[發明專利]一種加強型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45702.8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00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多加;朱柯彬;祁映強;成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42 | 分類號: | B60N2/4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楊學強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強型 汽車 后排 座位 防潛滑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強型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包括焊接固定在汽車底板上并插入到汽車后排座椅內的防潛滑件,汽車底板對應在防潛滑件的正下方設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內設有防潛滑加強件,所述凹腔內還設置有促使防潛滑加強件伸出凹腔外并插入到防潛滑件內的彈性件,汽車底板上對應裝設有用于抵壓在防潛滑加強件上并促使防潛滑加強件克服彈性件作用力而保留在所述凹腔內的壓板,所述壓板上連接有驅動其移動并在其移動后使其失去對防潛滑加強件抵壓的驅動機構,通過上述設置,本發明可在汽車發生正面高速等激烈碰撞時對防潛滑件進行加強,從而加固防潛滑件的結構,進一步確保防潛滑性能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座椅,具體涉及一種加強型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安全性能的不斷提高,對車架結構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對后排乘客的防潛滑性能要求,當車輛在受到碰撞時或者急剎車時,因車速的急劇降低,使得乘員的臀部因慣性能產生較大的向前、向下的移動,即發生下潛或潛滑現象,這可能會導致乘員受傷。由于現有的汽車僅僅是對前排的座位進行防潛滑設計,只對前排座位進行防潛滑設計是因為前排座位的支架是跟車架分離的,而后排座位是直接設置在車架上的,如果要對后排座位進行防潛滑設計就必須要改變車架的結構,這勢必會引起一系列的改動。為避免過大改動,現有通常的做法是通過加強座椅組成部件的結構或者通過使用高強度材料來制造座椅的組成部件來使得車輛在受到外力沖擊時乘員還能保持原有的坐姿,以使乘員受到的傷害最小。但這樣的設計方案不僅會增加座椅骨架設計的難度,而且使得座椅的成本翻倍增長,主機廠通常都很難接受。為解決上述問題,申請人此前申請了一種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其授權公告號為CN105667360B,其主要設置了焊接固定在汽車底板上并插入到汽車后排座椅內的防潛滑件,來實現防潛滑效果。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當汽車發生正面高速等激烈碰撞時,為確保防潛滑性能的可靠性,我們有必要對現有的防潛滑件進行加固。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強型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其可在汽車發生正面高速等激烈碰撞時對防潛滑件進行加強,從而加固防潛滑件的結構,進一步確保防潛滑性能的可靠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強型汽車后排座位的防潛滑結構,包括焊接固定在汽車底板上并插入到汽車后排座椅內的防潛滑件,所述防潛滑件包括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斜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斜支撐板分別連接在第一支撐板的兩端,并構成一個幾字形的結構,汽車底板對應在防潛滑件的正下方設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內設有防潛滑加強件,所述凹腔內還設置有促使防潛滑加強件伸出凹腔外并插入到防潛滑件內的彈性件,汽車底板上對應裝設有用于抵壓在防潛滑加強件上并促使防潛滑加強件克服彈性件作用力而保留在所述凹腔內的壓板,所述壓板上連接有驅動其移動并在其移動后使其失去對防潛滑加強件抵壓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上連接有用于感應汽車后排座椅內部壓力變化的壓力傳感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當汽車發生正面高速等激烈碰撞時,壓力傳感器通過感應檢測到相關信號,并將相關信號傳遞給驅動機構,使驅動機構工作,當然,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如氣囊點爆信號等來給驅動機構傳遞信號而使驅動機構工作。驅動機構工作后帶動壓板移動,從而使得壓板失去對防潛滑加強件的抵壓,進而在彈性件的作用下,防潛滑加強件伸出凹腔外并插入到防潛滑件內,以實現對防潛滑件結構的加固,進一步確保防潛滑性能的可靠性。
本發明可進一步設置為防潛滑加強件包括第一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斜加強板,第二加強板和斜加強板分別連接在第一加強板的兩端,并構成一個幾字形的結構,第一加強板在插入防潛滑件內后與第一支撐板形成抵接,第二加強板在插入防潛滑件內后與第二支撐板形成抵接,斜加強板在插入防潛滑件內后與斜支撐板形成抵接。這樣設置,防潛滑加強件插入到防潛滑件內后,等于形成一個雙層加固結構的防潛滑件。
本發明還可進一步設置為第一支撐板與汽車后排座椅上表面相平行,第二支撐板與第一支撐板相垂直,斜支撐板與第一支撐板之間的夾角在120°-140°,第一加強板與第一支撐板相平行,第二加強板與第二支撐板相平行,斜加強板與斜支撐板相平行。這樣設置結構更加合理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57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