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及換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5273.4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09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舒元林;張祖華;潘登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中青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63/30 | 分類號: | F16H63/30;F16H63/32;F16H63/4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閩***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變速箱 換擋 機構 方法 | ||
1.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蝸桿驅動組件、換擋組件、蝸輪傳動組件、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
所述蝸桿驅動組件的輸出端與所述蝸輪傳動組件的輸入端傳動連接,構成蝸輪蝸桿副;
所述蝸輪傳動組件的輸出端與所述換擋組件的中點傳動連接;
所述第一離合器和所述第二離合器裝設于所述換擋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
當所述換擋組件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離合器分離且所述換擋組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離合器分離時,所述第一離合器與第一齒輪分離且所述第二離合器與第二齒輪分離,此時自動變速箱處于空擋;
當所述換擋組件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離合器結合時,所述第一離合器與第一齒輪傳動連接,此時自動變速箱掛入一檔;
當所述換擋組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離合器結合時,所述第二離合器與第二齒輪傳動連接,此時自動變速箱掛入二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驅動組件包括蝸桿、換擋電機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換擋電機電連接;
所述蝸桿的一端與所述換擋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蝸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蝸輪傳動組件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裝設于第一輸入軸的一端,所述第一輸入軸的另一端裝設有第一軸承;
所述第二齒輪裝設于第二輸入軸的一端,所述第二輸入軸的另一端裝設有第二軸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二齒輪的外徑。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組件包括驅動塊、換擋拉桿、第一撥叉和第二撥叉;
所述驅動塊裝設于所述換擋拉桿的中點,所述第一撥叉和所述第二撥叉分別裝設于所述換擋拉桿的兩端,且所述第一撥叉與所述第二撥叉對稱設置;
所述第一撥叉遠離所述換擋拉桿的一端能夠通過所述第一軸承推動所述第一離合器與所述第一齒輪傳動連接;
所述第二撥叉遠離所述換擋拉桿的一端能夠通過所述第二軸承推動所述第二離合器與所述第二齒輪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塊朝向所述蝸輪傳動組件的一側開設有用于與所述蝸輪傳動組件連接的凹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傳動組件包括蝸輪、搖臂和球頭;
所述蝸輪與所述蝸桿驅動組件的輸出端傳動連接;
所述搖臂的一端與所述蝸輪的軸心傳動連接,所述搖臂的另一端通過球頭與所述換擋組件的中心傳動連接,所述搖臂能夠帶動所述換擋組件左右移動。
8.一種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機構的換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當第一離合器與第一齒輪分離且第二離合器與第二齒輪分離,此時自動變速箱處于空擋;
S2:控制器對換擋電機發出第一指令,蝸桿正轉并帶動蝸輪逆時針旋轉,搖臂在蝸輪驅動下通過換擋組件帶動第一撥叉向右移動,此時換擋組件的第一端與第一離合器結合,第一離合器與第一齒輪傳動連接,自動變速箱掛入一檔;
S3:控制器對換擋電機發出第二指令,換擋電機驅動,蝸桿反轉并帶動蝸輪順時針旋轉,搖臂在蝸輪驅動下通過換擋組件帶動第一撥叉和第二撥叉向左移動,此時第一離合器與第一齒輪分離,同時第二離合器與第二齒輪傳動連接,自動變速箱掛入二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中青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福建中青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527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