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動態規劃的燃料電池熱電聯產微網日前調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44230.4 | 申請日: | 2020-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106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立;金宇暉;周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H02J3/28;H02J3/32;H02J3/38;H02J3/46;G06Q10/04;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郝雅潔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動態 規劃 燃料電池 熱電 聯產 日前 調度 方法 | ||
1.一種基于動態規劃的混合燃料電池熱電聯產微網日前調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混合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中與調度相關的各設備,建立基于設備特性的調度模型,并優化調度模型描述,基于所述調度模型及各設備出力約束特性進行求解;
混合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中與調度相關的各設備包括:質子交換膜氫能燃料電池、熱泵、鋰電池以及基于相變儲能的蓄熱罐,所述燃料電池與所述熱泵所制熱水均先存儲在所述蓄熱罐中,再從所述蓄熱罐中取熱量供給居住房屋的供暖與熱水;
所述調度模型包括:質子交換膜氫能燃料電池的供熱量模型、鋰電池的電量動態特性模型、蓄熱罐儲熱程度模型以及熱泵的耗功量模型;
所述優化調度模型描述包括以最小化運行燃料消耗量為目標的目標函數、安全約束及終端約束的確定,針對鋰電池、蓄熱罐工作在充、放或不工作三種狀態,以及熱泵工作在啟、停兩種狀態,共18種狀態下的情況進行設備的出力約束;
所述調度模型建立方法如下:
質子交換膜氫能燃料電池模型由經驗數據擬合所得,如式(1)所示:
其中ηE和ηT分別為燃料電池的電效率和熱效率,是燃料電池的發電量,下標“r”特指額定工況,則k時刻的燃料電池供熱量由式(2)可得:
進一步,鋰電池的模型包括其輸出功率其表達式為:
其中n1和n2分別為電池陣列的行列數,則每個電池單元的電流可由式(4)可得:
其中開環電壓VOC和電池內阻Rb可視為定值,則鋰電池SOC的動態特性可表述為:
其中QB是鋰電池容量,ΔT是步長;
含相變儲能的蓄熱罐模型模仿鋰電池的SOC模型,定義蓄熱罐儲熱程度HSD,其表達式為:
其中Hs,k是充熱(正)或放熱(負)功率,是總儲熱量,0≤HSD≤1,當其取值為0或1時,分別代表了蓄熱罐無熱量和滿熱量的狀態;
熱泵的能效比(COP)由經驗擬合所得,其表達式為:
其中ΔTHP是熱泵生產熱水溫度TDHW與k時刻環境溫度的差值,則k時刻熱泵的供熱量為:
其中是熱泵耗功量;
所述目標函數和約束的確定方法如下:
以最小化運行燃料消耗量為目標,折合為氫消耗量,即:
其中QH2,LHV是氫氣的低位熱值(LHV);
鋰電池、蓄熱罐可工作在充、放或不工作狀態,熱泵可工作在啟、停兩種狀態,則設備啟停狀態有3×3×2=18種情況,得目標函數與約束如下:
SOC0=SOCinit (15)
HSD0=HSDinit (16)
SOCmin≤SOCk≤SOCmax (17)
HSDmin≤HSDk≤HSDmax (18)
SOCTL≤SOCN≤SOCTH (21)
HSDTL≤HSDN≤HSDTH (22)
其中式(10)為目標函數,N是優化時域即調度周期,為k時刻燃料電池供電功率反算所得的氫氣消耗量;
式(11)-(12)是狀態變量xk=[SOCk HSDk]的狀態轉移方程,由電平衡式(13)和熱平衡式(14)以及設備特性模型式(1)-(8)決定;
式(15)、(16)分別為鋰電池的初始狀態與蓄熱罐的初始狀態;
式(19)、(20)分別約束了燃料電池的發電功率的上下限和熱泵耗電功率的上下限,其中上限即為該設備的額定功率;
式(21)為終端約束,即定義了鋰電池在本調度周期終點時刻N的狀態約束,其上下限為該狀態在初始時刻狀態SOC0的微小鄰域;通過該約束,儲能設備可以在終點時刻回到其初始狀態附近,從而保證在下一個調度周期開始時具備充足的電能消納能力;
式(22)為終端約束,即定義了蓄熱罐在本調度周期終點時刻N的狀態約束,其上下限為該狀態在初始時刻狀態HSD0的微小鄰域;通過該約束,儲能設備可以在終點時刻回到其初始狀態附近,從而保證在下一個調度周期開始時具備充足的熱能消納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423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