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3710.9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75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龔劍;李鑫奎;黃玉林;況中華;嚴再春;何光輝;周向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G06F111/0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層建筑 結構 變形 控制 方法 | ||
1.一種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設置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的引測找平位置;
S2,對建筑結構的上部結構的施工過程進行仿真分析,并在各個所述引測找平位置對建筑結構的豎向形變進行第一次補償,得到上部結構荷載模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第一次補償的方法為:
S2-1,根據仿真分析,計算得到第n個引測找平位置處建筑結構的豎向累計變形值ΔL;
S2-2,建立一個柱體,補償至第n個引測找平位置處建筑結構上部,柱體的截面與第n個引測找平位置處建筑結構的截面相配合,柱體的高度與豎向累計變形值ΔL匹配;
S2-3,重復S2-1及S2-2,由下至上逐一完成各個引測找平位置處建筑結構的變形補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當豎向累計變形值ΔL小于5mm時,跳過S2-2。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步驟:
S3,所述建筑結構包括第一結構、以及第二結構,在所述上部結構荷載模型中,第一結構按線荷載核算,第二結構按集中荷載核算;
S4,建立建筑結構的底板模型,其中,樁基和地基模擬成彈簧;
S5,將上部結構荷載模型加載至底板模型中,形成整體模型;
S6,根據整體模型對建筑結構進行仿真分析,并對建筑結構的豎向形變進行第二次補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第二次補償的方法為:
S6-1,根據整體模型計算不同高度下,第一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1、以及第二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2;
S6-2,建立優化函數,以最少補償次數為目標、最佳補償范圍為約束條件,確定補償位置以及補償值;
S6-3,根據優化函數,計算得到第n個補償點的位置、以及該位置的第一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1、第二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2;
S6-4,建立一個柱體,補償至第n個補償點位置處建筑結構上部,柱體的上截面為平面,柱體的下截面與第n個補償點位置處建筑結構的上截面相配合,柱體各個面上的高度與第一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1、以及第二結構豎向累計變形值ΔL2匹配;
S6-5,重復S6-3及S6-4,由下至上逐一完成補償點的位置確認、以及各個補償點位置處建筑結構的變形補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6-1中,還計算變形差異值ΔM,所述變形差異值ΔM=|ΔL1-ΔL2|;
S6-2中,所述約束條件為同時滿足:
5mmΔL110mm;
5mmΔL210mm;
2mmΔM5mm。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6-2中,所述約束條件還包括,同時滿足:內力變化率σ5%。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層建筑結構變形的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結構為核心筒,所述第二結構為外框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3710.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