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真空生產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43300.4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2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佳程;程萬林;馬吉苗;夏彬;楊文強;陳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興業鑫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寧波興業盛泰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1/03 | 分類號: | C22C1/03;C22C9/00;C22B7/04;C22B5/04;C22B5/16;C22B34/12;C22B34/14;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盛飛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王玲華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真空 生產 規格 鈦合金 鑄錠 方法 | ||
1.一種非真空生產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配料:按以下質量百分比含量進行配料:Ti:1-5%、Zr 0.8-1%,余量為Cu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S2、熔煉:將熔煉爐進行升溫,先加入銅電解板,待全部加入后,再加入Cu-Mg中間合金脫氧,保溫,撈渣,而后除氣,除氣結束后先加入Cu-Zr中間合金,隨后加入Cu-Ti中間合金,待熔煉完成得合金液;
S3、鑄造:將合金液進行澆注,在澆鑄過程中間隔向爐內加入Cu-Zr中間合金,鑄造得銅鈦合金鑄錠;
S4、富氧焙燒:鑄造結束后將爐渣集中放置,進行焙燒;
S5、氯化:將焙燒后的主要成分用Cl2進行氯化,并在反應過程中加入C;
S6、鎂熱還原:將氯化后的爐渣用Mg 進行還原,真空蒸餾分離得到Ti和Zr;
S7、真空熔煉、澆注:將Ti和Zr分別和Cu在真空爐內熔煉,澆注,得到Cu-Ti和Cu-Zr中間合金繼續作為生產銅鈦合金鑄錠的原料;
所述步驟S2中熔煉的溫度為1200-1300℃,Cu-Mg中間合金的添加量為入爐料質量的0.05-0.3%,Cu-Mg中間合金中Mg的含量為20%;
所述步驟S2中Cu-Ti中間合金中Ti的含量為20-40%wt,Cu-Zr中間合金中Zr的含量為30-50%wt;
所述步驟S3鑄造得到的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質量百分比組成為Ti:1-5%wt、Zr ≤0.5%wt 、余量為銅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所述步驟S4中焙燒的溫度為850-900℃;
所述步驟S5中C的加入量為焙燒后爐渣質量的10-16%;
所述步驟S2中在加入銅電解板的過程中用覆蓋劑一覆蓋熔體,覆蓋厚度為9-12cm;加入Cu-Mg中間合金脫氧后保溫10-30min,撈渣后用覆蓋劑二覆蓋熔體,覆蓋厚度為8-15cm;除氣用氣體為氬氣,除氣時間為20-35mi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產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劑一為木炭,所述覆蓋劑二由如下質量百分比計的組分組成CaF2:30-45%,MgF2:2-15%,NaF:2-15%,MgO:10-20%,CaO:10-20%,NaCl:4-10%,CaCl2:4-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產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鑄造的溫度為1150-1250℃,鑄造的速度為70-100mm/min,冷卻水流量為50-75m3/h,震動頻率為40-60次/min,在鑄造過程中每隔30-70s向爐內加入30-100g的Cu-Zr中間合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真空生產大規格銅鈦合金鑄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7中熔煉結束靜置10-30min進行澆注,澆注的溫度為1200-13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興業鑫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寧波興業盛泰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寧波興業鑫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寧波興業盛泰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33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家用電器的智能化調節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電源分配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