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臥床并發癥自動監測和智能護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37206.8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42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文汝;賈路洋;齊明;李杰;謝秀娟;龐海英;王盈;王小歡;王愛民;蘇洪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萬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G7/057 | 分類號: | 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張慧 |
| 地址: | 100076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臥床 并發癥 自動 監測 智能 護理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臥床并發癥自動監測和智能護理裝置,包括弧形監護體、下層剛性固定支撐架、壓力監測及處理系統?;⌒伪O護體通過下層剛性固定支撐架固定連接于病床,并通過下層剛性固定支撐架跟隨病床進行雙搖運動;弧形監護體與下層剛性固定支撐架之間通過多個頂端帶有齒輪的支承軸和橫向弧形齒輪滑軌實現連接,其中一個齒輪在電機驅動下成為動力齒輪,為橫向弧形齒輪滑軌提供搖擺動力;壓力監測系統及信息接收處理系統監測病人身體所受的壓力,驅動電機使弧形體向有利于壓力減輕的方向轉動,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對臥床患者實施自動壓力監測和智能翻身護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以安放在醫院各科室不同類型病床上使用的“臥床并發癥自動監測和智能護理裝置(簡稱:監護)”,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醫院、養老院或家庭中患者臥床,尤其是較長時間、甚至是長期臥床的病癥眾多,而臥床除需他人護理外,尚容易產生諸多并發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骨質疏松、骨關節及肌肉粘連、深靜脈血栓、泌尿系感染、消化不良和便秘等。
壓瘡是臥床最常見的并發癥,受累人群的數量及花費極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時間,使重返家庭和工作崗位延遲,并增加并發癥(如感染)發生率的危險。1992年美國衛生保健政策和研究機構制定的臨床指南中,就將壓瘡列為需要解決的七個醫學問題之一,并確定壓瘡是可以預防的。
壓瘡的定義:一定身體部位、特別是骨突部位受持續壓力而引起的組織缺血、壞死,并最終導致的組織潰瘍性病變。
壓瘡是臨床上臥床和坐輪椅的患者、特別是昏迷和截癱的患者經常發生的并發癥之一,常引起感染等嚴重后果。身體骨突部位的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潮濕和身體滑動時產生的組織剪切力是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臥床患者定時翻身(每2小時至少翻身一次)、防潮和避免組織剪切是有效防止壓瘡發生的重要措施。
翻身困難是不能及時翻身而致壓瘡的重要原因。困難的原因常見于病情危重和體重較沉但又無自我翻身能力的患者,有時需要2-4個人協助才能完成翻身。盡管臨床常用氣墊、海綿墊和水床等軟性物質,通過緩沖作用以期預防壓瘡的發生,但這些材料均不透氣而易使床面潮濕之外,材料的彈性會使骨突部位受力較多,故仍舊存在發生壓瘡的危險,因此,定時翻身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超過95%的壓瘡發生在身體下半部的骨突處,67%發生于髖周和臀部,29%發生于下肢。最常見的部位是坐骨、骶骨、股骨大粗隆及足跟,也可發生于身體軟組織受壓的任何部位,包括來自夾板、矯形器或矯形固定物的壓迫。截癱患者骶骨是壓瘡最常見的部位,在輪椅上度過的時間越長,坐骨結節和足跟的壓瘡發病率則越高。在10周到13歲的兒童患者中,枕部是壓傷的好發部位,隨著年齡的增長則改變為骶部。
壓瘡的預防是基于對病因學的理解,著重于能影響患者損傷的危險因子。
1.定時翻身:對運動障礙患者進行身體抬高和翻身是避免持久受壓的最簡單和常用的方法。臥床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已被廣泛接受及應用。
2.改變體位姿勢:主要體位有4種:仰臥位、俯臥位、右側和左側臥位。側臥位應避免粗隆區直接收壓。Seiler建議側臥時以傾斜30°的體位為宜。
3.防止骨突部和足跟受壓:通過使用楔形物或枕頭防止骨突部受壓。使用完全將足抬離支撐面的裝置才能有效的防止足跟受壓。
4.將患者抬離床面時,要盡量減少身體與床或輪椅面產生摩擦力和剪切力。
5.輪椅坐姿應保證所達座位區域的最大支持:將足踏板置于不將重量傳送到坐骨而讓大腿承重的高度。每半小時進行一次姿勢改變,如向后、側面傾斜或向上抬高身體等。
6.每天至少2次全面檢查身體皮膚,特別是骨突部位和皮膚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萬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萬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72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