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35163.X | 申請日: | 2020-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05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方廣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天水土治理科技(山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B77/00;C05G3/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國紅 |
| 地址: | 257029 山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溢氣緩釋型 貧瘠 板結 土壤 修復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屬于土壤修復領域,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通過縱向緩釋棒以及生物泥的配合設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貧瘠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使其內微生物的含量以及活躍度提高,顯著修復效率,另一方面,修復時首先注入水,既能在周圍土壤形成氣孔通道,便于后續水溶肥向土壤中的均勻擴散,也能提前浸濕周圍的土壤,提高土壤附著力,便于在通入水溶肥時,提高土壤對水溶肥的吸附力,同時在縱向緩釋棒作用下,可以有效減緩水溶肥向土壤中溢出的速度,有效避免水溶肥來不及被吸收而流失的情況發生,相較于現有技術,顯著提高土壤對水和水溶肥的吸收度,進而提高修復效率,降低修復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修復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土壤板結的主要因素大約有7個方面:1、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較多,加之耕作層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細管孔隙較少,通氣、透水、增溫性較差,造成土壤表層結皮;2、有機物料投入少不施有機肥或秸稈還田,使土壤中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理化性狀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堿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3、塑料廢棄物污染地膜和塑料袋等沒有清理完,在土壤中無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塊狀物;4、長期單一地偏施化肥農家肥嚴重不足,重氮輕磷鉀肥,土壤有機質下降,腐殖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5、鎮壓、翻耕等農耕措施導致上層土壤結構破壞由于機械耕作的影響,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鹽沉積,造成土壤板結;6、有害物質的積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業廢水中有毒物質含量高,長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質積累過量引起表層土壤板結;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暴雨后表土層細小的土壤顆粒被帶走,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而黏粒、小微粒在積水處或流速緩處沉淀干涸后易形成板結。
對于南方的農民來說,耕地面積有限,因而每戶的耕地面積較小,供不應求,但是耕地的一直重復使用,使得土壤內含有的有機物越來越少,使得長期使用的土壤極易發生板結的現象,發生板結現象后,土壤中的黏粒小微粒等數量變少,在澆水或者施加水溶肥時,難以被吸收,容易發生還未來得及吸收就流失的情況,導致土壤修復難度大,修復效率較低,同時導致修復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它通過縱向緩釋棒以及生物泥的配合設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貧瘠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使其內微生物的含量以及活躍度提高,顯著修復效率,另一方面,在修復時,首先注入水,既能在周圍土壤形成氣孔通道,便于后續水溶肥向土壤中的均勻擴散,也能提前浸濕周圍的土壤,提高土壤附著力,便于在通入水溶肥時,提高土壤對水溶肥的吸附力,同時在縱向緩釋棒作用下,可以有效減緩水溶肥向土壤中溢出的速度,有效避免水溶肥來不及被吸收而流失的情況發生,相較于現有技術,顯著提高土壤對水和水溶肥的吸收度,進而提高修復效率,降低修復成本。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溢氣緩釋型貧瘠板結土壤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將需要修復的土壤通過翻土機進行翻動,并撒入生物泥,均勻松動混合;
S2、然后在翻動后的土壤中均勻埋入多個縱向緩釋棒;
S3、預附著處理:向縱向緩釋棒中部通入水分,水分溶解縱向緩釋棒外部釋放絨毛層,并緩緩向外溢出,浸濕周圍的土壤,提高土壤附著力;
S4、封堵縱向緩釋棒口部,沿著縱向緩釋棒的周圍溢出氣體,從而使縱向緩釋棒周圍的泥土產生氣孔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天水土治理科技(山東)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天水土治理科技(山東)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516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