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化監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32722.1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04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關戰偉;王征亮;伍琪琳;李建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5/00 | 分類號: | G01C5/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良馬律師事務所 44395 | 代理人: | 鐘有為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伸縮 地表 沉降 自動化 監測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組伸縮管組件,所述伸縮管組件包括第一嵌套管、與所述第一嵌套管嵌套連接的第二嵌套管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一嵌套管、所述第二嵌套管連接的彈性保護件,所述第二嵌套管通過所述第一嵌套管沿著所述第一嵌套管進行相對移動;
沉降盤組件,所述沉降盤組件設于所述伸縮組件上且所述沉降盤組件上開設有與所述伸縮管組件相通的切口;
測量組件,所述測量組件包括殼體、角度測量編碼器、編碼器導輪、拉線以及吊錘,所述殼體設于所述沉降盤組件上,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所述角度測量編碼器,所述角度測量編碼器上設置有所述編碼器導輪,所述拉線繞過所述編碼器導輪,一端依次穿過所述殼體、所述切口后與所述伸縮管組件的下端固定相接,另一端依次穿過所述殼體、所述切口后與置于所述伸縮管組件內的所述吊錘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套管的下端設置有底蓋,且所述底蓋呈錐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保護件包括波紋管以及與所述波紋管連接的套箍環,所述波紋管上端與所述第二嵌套管固定連接,所述波紋管下端通過所述套箍環與所述第一嵌套管固定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底座以及設于所述底座上的保護罩,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所述角度測量編碼器且所述底座通過螺栓與所述沉降盤固定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盤組件包括沉降盤以及與所述沉降盤相接的接口管,所述沉降盤通過接口管與所述伸縮管組件連接且所述沉降盤上開設有與所述伸縮管組件相通的切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測量編碼器連接設置有導線,所述導線分別與電源以及無線傳輸組件相接,所述無線傳輸組件與智能終端設備通過無線網絡連接,所述無線傳輸組件用于傳輸所述角度測量編碼器的數據。
7.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裝置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鉆孔并埋入伸縮管組件:在監測點鉆孔,并將伸縮管組件埋設在孔內;
步驟S20,安裝測量組件:從所述伸縮管組件的底端引出拉線,拉線另一端與吊錘連接,將拉線從所述切口引出并繞過所述編碼器導輪,然后將所述吊錘穿過所述切口后置于所述伸縮管組件內;
步驟S30,測量:利用測量組件相對于地表面的沉降量進行測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0中,所述伸縮管組件的底部埋設在穩定的硬土層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0中,從所述伸縮管組件的底端引出拉線,所述拉線纏繞所述編碼器導輪一圈,然后將所述吊錘穿過所述切口后置于所述伸縮管組件內。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縮管式地表沉降自動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40,數據傳輸:將測量組件測量得到的沉降量通過無線傳輸組件進行傳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272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