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機密性檢測及判斷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32314.6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25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唐敏璐;王欣麒;雷輝;殷文霞;林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樂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85 | 代理人: | 蘇杰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 機密性 檢測 判斷 方法 | ||
本發明的一種數據機密性檢測及判斷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00、讀取數據;S200、將讀取的數據轉化為字節或者序列;S300、建立數學模型;S400、將字節或者序列輸入到數學模型中進行綜合分析;S500、提取結果目錄并得到分析結果。通過對數據進行全面的瀏覽和提取后,通過不同數學模型的綜合匹配分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識別判斷是否為加密數據,檢測的全面性和準確性較高,且不同數量和類型的數學模型進行組合,可以實現不同要求的識機密性檢測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機密性檢測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數據機密性檢測及判斷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化技術和應用的突飛猛進,以網絡安全為代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網絡空間安全風險持續增加,我國網絡的整體安全防護能力十分脆弱,大量數據沒有使用密碼技術保護,處于“裸奔”狀態,有些數據僅僅使用了不合規的技術如簡單的編碼技術處理,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有關部門對所轄信息系統進行檢查,發現其涉密或敏感信息的密碼應用比重較低,系統安全防護能力十分薄弱。
經過檢索,中國發明專利:一種云存儲中數據機密性驗證方法及系統(申請號為201910112857.5;申請日為2019.02.13)。該申請案的方法為:1)不可信云服務器對用戶端上傳的明文F加密生成密文G;2)對G中的每一文件塊,利用所生成的隨機數作為鹽值生成一查詢表,用于對密文G進行封裝;然后對封裝文件H中每個封裝文件塊進行哈希,得到哈希值集合IH并將其發送給該用戶端;3)該用戶端對IH驗證通過后對F中每個文件塊生成一標簽上傳至該不可信云服務器;4)該不可信云服務器收到用戶端的挑戰c后,生成證據proof;5)該用戶端對證據proof驗證通過后,對收到的封裝文件塊重新計算生成標簽并與上傳標簽比對,驗證數據機密性。該申請案雖然提高了數據機密性驗證的效率,但是該申請案的對于數據機密性檢測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不足。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數據機密性檢測存在全面性和準確性不足的問題。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數據機密性檢測及判斷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0、讀取數據;
S200、將讀取的數據轉化為字節或者序列;
S300、建立數學模型;
S400、將字節或者序列輸入到數學模型中進行綜合分析;
S500、提取結果目錄并得到分析結果。
優選的,所述步驟S100中,讀取數據的方式為遍歷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或者以文本形式處理數據的同時,以十六進制讀取文件動態存儲在動態數組A中。
優選的,所述步驟S200中將讀取的數據轉化為字節或者序列具體為將動態數組A中的數據轉換成十六進數組存儲到動態數組B中待用或轉換成二進制01序列存儲到動態數組C中待用。
優選的,所述步驟S300中,建立數學模型包括:
數學模型一:用于檢測待檢測序列中0、1的個數是否相近;
數學模型二:用于檢測待檢測序列的m位子序列中的0的個數是否接近m/2;
數學模型三:用于檢測待檢測序列單字節t值方差是否均衡;
數學模型四:用于檢測待檢測序列中相同長度長1的的數目是否接近一致;
數學模型五:用于檢測待檢序列中給定長度的子序列之間的線性獨立性;
數學模型六:用于檢測待檢測序列進行傅里葉變換后得到不正常的峰值個數是否超過了允許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未經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23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食材自動檢測計量加工輔助系統
- 下一篇:一種裸硅封裝MOS管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