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回風去異味空調器及除異味凈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32306.1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41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漢;余杰彬;曹睿;李建建;翟振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38 | 分類號: | F24F1/0038;F24F1/0073;F24F8/108;F24F13/02;F24F1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譚承世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風 異味 空調器 凈化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回風去異味空調器及除異味凈化方法,涉及空調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調器內的空氣經過一次過濾后排出空調器外,存在過濾效果相對較差的技術問題。該裝置包括容納有換熱器及風機的進風腔,空調器內還設置有回風通道,其中,進風腔與回風通道之間設置有阻隔組件,調節阻隔組件以使得進風腔排出的空氣能經過回風通道上的過濾裝置流回至進風腔。本發明用于在空調器內部可多次循環凈化氣流,盡量消除空調器內部的異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回風去異味空調器及除異味凈化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空調在制冷過程中,蒸發器會凝結大量的水,雖然空調設置有排水口,可將內部大部分的水排到室外,但在空調關機后,仍會殘留部分水在冷凝器與接水盤內,給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空調再次開機后,微生物產生的異味會直接導致人體不適。
如專利CN206669877U記載,其在空調出風口處增加可旋轉過濾網結構,打開后可過濾經過出風口的空調內氣流,也可關閉后不影響空調出風。但其過濾網與風機距離過近,易導致風阻過大,空調風量衰減嚴重,且只經過一次過濾的空氣凈化效果差,仍可能存在空調內的微生物產生的異味經過空調吹風散出的問題,使得人體仍能感覺到空氣不潔的不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回風去異味空調器及除異味凈化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空調器內的空氣經過一次過濾后排出空調器外,存在過濾效果相對較差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回風去異味空調器,包括容納有換熱器及風機的進風腔,所述空調器內還設置有回風通道,其中,所述進風腔與所述回風通道之間設置有阻隔組件,調節所述阻隔組件以使得所述進風腔排出的空氣能經過所述回風通道上的過濾裝置流回至所述進風腔。
進一步地,所述空調器為壁掛機。
進一步地,所述空調器包括空調面板,所述空調面板上設置有導風板,所述空調面板的內側設置有所述擋風主體板,所述擋風主體板與所述空調面板之間形成有回風通道,所述擋風主體板背離所述空調面板的一側形成有所述進風腔,所述擋風主體板上設置有所述阻隔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阻隔組件包括回風板,所述擋風主體板的下邊緣與所述空調器的內側壁存在間距,所述進風腔內的氣體能通過所述擋風主體板的下邊緣流向所述回風通道,所述擋風主體板上設置有回風口,所述回風板用以在驅動裝置的帶動下打開或關閉所述回風口,且所述回風通道內的氣體能通過所述回風口流至所述進風腔。
進一步地,所述回風口處設置有所述過濾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回風板的一端與所述擋風主體板轉動連接,且所述回風板打開時位于所述進風腔內。
進一步地,所述阻隔組件還包括擋風板,所述擋風板與所述擋風主體板轉動連接,所述擋風板在驅動裝置的帶動下能轉動至阻止所述進風腔內的氣體流向所述回風通道的位置以便于所述空調器的下出風口出風。
進一步地,所述擋風板的底端與所述擋風主體板轉動連接,驅動裝置能帶動所述擋風板使其從貼合所述擋風主體板的位置轉動至其頂端與所述空調面板的內側面相接觸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板包括下導風板和上導風板,所述上導風板設置在所述下導風板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板包括下導風板和上導風板,述回風板靠近所述上導風板。
一種所述的回風去異味空調器的除異味凈化方法,包括內部凈化模式,所述內部凈化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內容,調節所述阻隔組件并啟動所述風機,使得所述進風腔內的氣流經過所述回風通道上的過濾裝置后流回至所述進風腔內以實現所述空調器內部空氣的過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230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