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32004.4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67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逾;王夢楠;何金嬋;郭建志;司俊廷;李濱;安寧;孔美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5/76 | 分類號: | E02D5/76;E02D31/08;E02D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張麗萍 |
| 地址: | 123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工程 抗震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以使錨桿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包括鉆頭、錨固段直桿、吸能段桿體、消能段、螺紋段直桿,鉆頭為設置于錨固段一端的尖部結構,消能段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螺紋段直桿內端、吸能段桿體外端固定連接的彈性消能構件,在吸能段桿體、消能段、螺紋段直桿的外部設置有防腐套管,防腐套管內充填樹脂,防腐套管外表面布設有加固凸起,開設于桿體壁內的注漿通道以及設置于鉆頭上的出漿口相連通。本發明的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帶有防腐層與巖土體進行接觸、能夠解決傳統錨桿長期在巖土中腐蝕所帶來的錨固力下降的問題,制作方式和操作方式簡單、易施工、錨固力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邊坡支護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
背景技術
隨著基礎建設的飛速發展,錨桿作為一種快捷的錨固構件,對巖土體加固起到了關鍵作用,給工程施工帶來了便利。施工中巖土體在開挖后原始應力場平衡被打破導致結構失穩,新的應力場形成需要借助外力達到穩定,錨桿的錨固力是作為新應力場平衡最常見的一種外力,錨桿由于自身構造簡單,易施工,使用范圍廣泛等特點被廣泛用于邊坡處理、道橋、地下空間工程、隧道工程、煤炭開采巷道支護等施工現場,加快了工程進度節約了施工時間和成本。
現有的錨桿種類繁多但大多數存在著不抗震等技術問題,尤其錨桿長時間在巖土中受到腐蝕導致錨固性能減弱、強度降低,對工程今后的使用和檢修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現有技術中的錨桿,在地面發生震動時,錨桿與主體之間松動或錨桿折斷,極易導致塌方、滑坡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錨桿不抗震、錨桿長期在巖土中受腐蝕導致錨固力下降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帶有防腐層與巖土體進行接觸、能夠解決傳統錨桿長期在巖土中腐蝕所帶來的錨固力下降的問題,制作方式和操作方式簡單、易施工、錨固力高。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邊坡工程的抗震錨桿,包括錨固段直桿、吸能段桿體、消能段、螺紋段直桿;鉆頭為設置于錨固段直桿一端的尖部結構,所述錨固段直桿連接吸能段桿體,所述吸能段桿體連接消能段,所述消能段連接螺紋段直桿,所述消能段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螺紋段直桿內端、吸能段桿體外端固定連接的彈性消能構件。
可選的,在所述吸能段桿體、消能段、螺紋段直桿的外部設有防腐套管,所述防腐套管內設有充填樹脂,所述防腐套管外表面布設有加固凸起。
可選的,所述彈性消能構件為雙向阻尼器。
可選的,所述吸能段桿體是由奧氏體鋼經過冷軋處理的方式加工而成的吸能段直桿。
可選的,所述錨固段直桿、螺紋段直桿是由普通碳素鋼加工而成。
可選的,開設于桿體壁內的注漿通道與設置于鉆頭上的出漿口相連通設置。
可選的,所述鉆頭包括倒錐形體以及設置于倒錐形體頂面一圈的倒鉤。
可選的,所述錨固段直桿、吸能段桿體、消能段和螺紋段直桿一體成型,四段直徑相等。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瞬時地震力作用下,彈性消能構件(雙向阻尼器)瞬時受拉發生變形,儲存能量,減小地震力影響,同時釋放一定的對巖土體的約束,使得巖土體處于主動狀態,減小錨桿的拉力。地震力消失后,雙向阻尼器放能量恢復到正常使用狀態,對坡面產生約束,起到很好的抗震消能作用。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未經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20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