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測試的試驗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230147.1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5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磊;居征;張小海;程麗;侯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7/08 | 分類號: | 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孫紅穎 |
| 地址: | 200031***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滑移 式門體 抗爆性 測試 試驗裝置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測試的試驗裝置包括支撐臺模塊、爆炸模塊、測試模塊和斜支架;支撐臺模塊包括兩根導軌固定角鋼和與各導軌固定角鋼配合的支架和導軌;支架設置在與其配合的導軌固定角鋼底面;導軌設置在與其配合的導軌固定角鋼朝向被試滑移門體一面,被試滑移門體設置在兩個導軌上;爆炸模塊包括系繩、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系繩兩端分別系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頂部,系繩設有豎直下垂的連線,用于懸掛炸藥;測試模塊用于采集和處理爆炸信息;斜支架包括水平面和圓滑升高的曲面;支架可滑動地設置在斜支架上表面。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炸藥爆距、被試門體角度和被試門體尺寸可調的多功能爆炸試驗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抗爆門實驗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測試的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石油、化工產品在生產、轉運、存儲等過程中存在諸多爆炸危險源,通過設置的滑移式抗爆門可以在爆炸發(fā)生后迅速關閉,把爆炸影響區(qū)域控制在最小。滑移式門體是承受爆炸載荷的主要構件,因此測試并評估滑移式門體的抗爆性能至關重要。
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消防行業(yè)內,通用抗爆門的開合形式大多是旋轉鉸鏈式,該種形式門體尺寸小,重量輕,其抗爆性能的評估一般采用靜力計算法,成本低、效率高。滑移式抗爆門與鉸鏈式抗爆門在尺寸與安裝邊界上差異很大,采用傳統(tǒng)的靜力計算并不能滿足其設計要求,評估其抗爆性能常采用的方法是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和等效靜力加載試驗。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中,為了降低計算成本,載荷的選取、邊界的設定一般是簡化的,與門體真實工作環(huán)境有很大區(qū)別,因此其計算結果的有效性仍有待驗證。等效靜力加載是將爆炸沖擊力等效成靜力載荷加載在門體上,能從一定程度上考核門體力學性能,但無法真實反映出爆炸作用下的動載荷效應。因此,亟需設計一套成本低、試驗還原性高的,能夠測試大尺寸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的試驗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測試作用于門體上的沖擊波壓力荷載和門體在沖擊波壓力荷載作用下的動態(tài)應變,研究抗爆門試件在爆炸沖擊波壓力荷載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和動力響應特性的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測試的試驗裝置。
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滑移式門體抗爆性能測試的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試驗裝置包括支撐臺模塊、爆炸模塊、測試模塊和斜支架;
所述支撐臺模塊包括兩根導軌固定角鋼和與各所述導軌固定角鋼配合的支架和導軌;所述兩根導軌固定角鋼分別設置在被試滑移門體上下兩端;所述支架設置在與其配合的所述導軌固定角鋼底面;所述導軌設置在與其配合的所述導軌固定角鋼朝向所述被試滑移門體一面,所述被試滑移門體設置在兩個導軌上;
所述爆炸模塊包括系繩、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分別設置在所述被試滑移門體上下兩端,所述系繩兩端分別系于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頂部,所述系繩設有豎直下垂的連線,用于懸掛炸藥;
所述測試模塊用于采集和處理爆炸信息;
所述斜支架上表面包括水平面和圓滑升高的曲面,所述水平面和曲面相連且圓滑過渡;所述支架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斜支架上表面。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臺模塊包括鉸鏈一、鉸鏈二和油缸;
所述鉸鏈一和鉸鏈二具有相同結構,包括倒三角型支架和轉動部,所述鉸鏈一和鉸鏈二的所述倒三角型支架頂部并排設置在所述導軌固定角鋼底面,所述轉動部設置在所述倒三角型支架底部;
所述鉸鏈一的所述轉動部下端與所述支架頂部連接;
所述鉸鏈二的所述轉動部下端與所述油缸的柱塞連接;
所述被試滑移門體兩端設置的所述支架和油缸均在同側,用于調節(jié)所述被試滑移門體的角度。
更進一步地,所述油缸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斜支架上表面;
所述油缸設置在所述斜支架上表面靠近所述水平面一側;所述支架設置在所述斜支架上表面靠近所述曲面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01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