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去中心化的交通誠信評價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29779.6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01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沈常宇;王志浩;李鎮洋;吳天翔;張帥帥;郭祎蕊;王凱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Q10/06;G06Q50/30;G08G1/01;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心 交通 誠信 評價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去中心化的交通誠信評價系統,由車載記錄模塊、服務器判斷模塊、APP誠信查詢模塊與交通管理網組成,所述車載記錄模塊包括電源模塊、主控模塊、視頻捕捉模塊、視頻處理模塊、4G通信模塊和GPS定位模塊;行車過程中,視頻處理模塊通過視頻捕捉模塊捕捉的視頻判斷前后方車輛是否存在交通違法行為,并將違法視頻通過4G通信模塊上傳到服務器判斷模塊,服務器判斷模塊借助神經網絡進一步判斷,并舉報到交通管理網,同時在APP誠信查詢模塊顯示違法信息,為車主生成交通誠信分數。本發明在行駛過程中自動識別前后方車輛的交通違法行為,使交通違法行為的監管不再由特定的人群或設備執行,實現交通管理的去中心化,增加交通執法的約束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管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去中心化的交通誠信評價系統。
背景技術
未來,智慧城市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而智能交通、公共安全作為智慧城市的關鍵領域也將煥發勃勃生機。一些不易被監督的交通違法行為,如實線變道行為的頻發嚴重地威脅到了公共安全,證明現行的交通監管系統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傳統的電子警察攝像頭位置固定,數量有限,覆蓋范圍較小,經常會出現司機規避攝像頭的交通違法行為,導致在監管盲區的交通違法行為頻發。
目前交通違法行為的監管和舉報大多借助設置在十字路口的固定攝像頭進行捕捉,或者由目擊交通違法行為的舉報者用手機拍攝然后上傳到交通管理網的舉報系統。這樣的監管和舉報不僅效率低,覆蓋范圍小,而且缺乏充分的證據,對違法車輛缺少震懾力。在高速公路等缺少固定攝像頭的特殊路段,未系安全帶、車距過近等交通違法行為頻發,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急需一個更加健全的交通違法行為監管系統進行監督。
CN110136447A公開了一種行車變道檢測及違法變道識別的方法,包括:(1)通過待監控路段的監控攝像頭,獲取該路段俯拍的實時視頻圖像;(2)標記并存儲該路段所有需檢測的車道線信息;(3)對實時視頻中所有車輛進行識別及定位,對于被判斷為發生實線變道的車輛進行標記和截圖取證,并記錄其車牌信息。該方法具有明顯的不足,仍需借助固定位置的監控攝像頭,具有較大的死角,覆蓋范圍較小。
CN111047875A公開了一種在行車時快速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的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如下步驟:(1)行駛前將手機固定在車內可以拍攝行駛前方的位置并進行實時拍攝;(2)實時儲存舉報前后10秒的視頻信息作為舉報證據;(3)當駕駛員發現前方的交通違法行為時,通過滑動屏幕或語音控制開啟舉報功能,并由系統通過視頻信息判斷是否屬于交通違法行為并上傳到交警舉報平臺。然而,這個系統仍需要駕駛員人為地去判斷前方是否存在交通違法行為,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且存在交通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的交通誠信評價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自動識別并舉報前后方車輛交通違法行為,并對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的司機的交通誠信進行評價的功能。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去中心化的交通誠信評價系統,包括車載記錄模塊、服務器判斷模塊、APP誠信查詢模塊與交通管理網。
所述的車載記錄模塊包括:電源模塊、主控模塊、視頻捕捉模塊、視頻處理模塊、4G通信模塊和GPS定位模塊;所述的電源模塊、視頻捕捉模塊、視頻處理模塊、4G通信模塊和GPS定位模塊分別與主控模塊電路連接;所述的電源模塊與汽車電源電路連接,汽車電源為電源模塊提供電壓;所述的GPS定位模塊實時讀取車輛的定位,根據定位將車輛所處位置分為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兩種情況;所述的視頻處理模塊根據GPS定位模塊的定位信息判斷車輛是否行駛在高速公路,然后將視頻捕捉模塊捕捉到的視頻逐幀進行圖像處理,判斷前后車輛是否存在交通違法行為;所述的4G通信模塊通過4G網絡與服務器判斷模塊通訊連接,將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的視頻上傳到服務器判斷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大學,未經中國計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297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