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鉍摻雜的硼酸鹽藍色熒光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27720.3 | 申請日: | 2020-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2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彭明營;吳勝;熊普先;付玉斌;劉勸;晁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11/78 | 分類號: | C09K11/78;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彥孚 | 
| 地址: | 52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摻雜 硼酸鹽 藍色 熒光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鉍摻雜的硼酸鹽藍色熒光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材料的化學組成通式為Sr3(1?x)Y(BO3)3:3xBi3+,其中,x為摩爾分數,且0.1≤x≤1.00%。本發明的鉍摻雜硼酸鹽熒光材料用于紫外?近紫外LED芯片激發的白光LED器件;激發帶比較寬,在300?400nm范圍內具有強吸收;主吸收峰有兩個,中心分別為~340nm、~370nm,并且最強吸收峰位于近紫外區;在近紫外光激發下發藍光,發光在395?550nm范圍內寬帶發射,中心位于~415nm;濃度低,發光效率高,熱穩定性好,節約原料,生產成本低,且結構穩定,合成方法簡單,便于規模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光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鉍摻雜的硼酸鹽藍色熒光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如今,白光LED的研究和開發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因其功耗小、效率高、壽命長、響應快、顯色性好等顯著優點,被認為是替代傳統照明的新一代照明光源。
目前商用的白光LED是由藍光LED芯片和黃色YAG:Ce3+熒光材料組合而成,通過藍光與黃光的混合產生白光。但是由于發射中的紅光成分不足導致顯色指數偏低(80)和相對色溫偏高(4500K),限制了其在室內照明中的應用。為了滿足高質量照明的要求,研究人員使用近紫外(350-410nm)GaN芯片(NUV LED)激發藍色/綠色/紅色(RGB)熒光材料的方法來實現白光LED,這種方案可以獲得顯色性高,相對色溫低以及色溫可調的白光。因此,開發可以在近紫外區域(350-400nm)有效激發的三基色熒光材料成為研究的重點。
以往對白光LED三基色熒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Eu2+,Eu3+或Ce3+)摻雜體系,例如硫化物,硅酸鹽,鋁酸鹽,氮(氧)化合物等。但是,它們往往具有一些無法克服的缺陷(例如化學穩定性差,熱穩定性差,熒光材料的重吸收問題),這些最終導致此類熒光材料不能滿足高質量白光LED照明應用的要求。
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關注非稀土離子--鉍。鉍(Bi)作為另一種激活離子,由于其對周圍配位環境的敏感性及其豐富的價態(例如Bi0,Bi2+,Bi3+和Bi5+),有望在光電研究領域實現特殊應用而受到廣泛研究和報道。通常來講,在宿主材料中,具有[Xe]4f145d106s26p3電子結構的Bi3+比其他價態更穩定。在室溫下,Bi3+在近紫外區域(350-410nm)具有較寬的吸收帶,且在可見光區域幾乎沒有吸收,從而避免了重吸收導致的發光效率低下等問題。
在三基色熒光材料中,藍色熒光材料則是三基色熒光粉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光效,改善顯色性,其發射波長和光譜功率分別對緊湊熒光燈的光效、色溫、光衰和顯色性都有較大影響。因此,開發穩定高效的鉍摻雜的藍色熒光材料,對制備白光LED照明器件有著重大的實際應用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鉍摻雜的硼酸鹽藍色熒光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材料在近紫外區(350-410nm)有吸收,在可見光區無吸收,發射在藍光區,且激發和發射可調,能夠滿足近紫外激發產生藍光發射的要求。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鉍摻雜的硼酸鹽藍色熒光材料,所述的材料的化學組成通式為Sr3(1-x)Y(BO3)3:3xBi3+,其中x為摩爾分數,且0.1≤x≤1.00%。
進一步的,所述的材料在300-400nm范圍內具有強吸收;主吸收峰有兩個,中心分別為~340nm、~370nm,并且最強吸收峰位于近紫外區350nm-41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邑大學,未經五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277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