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止地質災害的橋梁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25547.3 | 申請日: | 2020-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3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韋宗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韋宗松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C23/09;E01H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30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地質災害 橋梁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防止地質災害的橋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橋梁建造:選取預制的橋梁主體構件和鋼制構件,按照預制圖紙搭建橋梁,對橋梁主體構件之間支上模板澆筑混凝土;
S2、橋梁養護:對橋梁主體構件之間澆筑的混凝土進行灑水養護,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
S3、橋面清理:使用開槽機箱(1)內的路面清理機構(7)對搭建的橋梁表面的碎石和粉塵進行清理,并使用循環潤滑機構(8)對內部傳動部件進行潤滑;
S4、橋面劃線;采用劃線定位機構(10)對橋面開槽位置進行劃線;
S5、橋面開槽:根據橋面位置,采用調整開槽機構(9),調整切刀位置后,按照劃線位置對橋面進行開槽;
S6、抽氣清灰:在對橋面開槽時,使用吹拂除塵收集機構(6)對橋面開槽的粉塵進行收集;
S7、檢測驗收:采用鉆心取樣法和外表觀察,對開槽后的橋梁內部和外表面進行檢測驗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地質災害的橋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槽機箱(1)的底端對應豎隔板(4)兩側位置處安裝有吹拂除塵收集機構(6);
所述吹拂除塵收集機構(6)包括放置板(601)、輸氣管(602)、輸氣泵(603)、集塵倉(604)、集塵隔板(605)、抽氣泵(606)、抽氣管(607)、傳輸管(608)、拆卸板(609)、集塵通孔(610)、集塵袋(611)、排氣孔(612)、儲水倉(613)、添加罐(614)、過濾網(615)、噴灑泵(616)和噴灑管(617);
所述開槽機箱(1)的下方對應豎隔板(4)一側位置處安裝有放置板(601),所述放置板(601)的內側連接有輸氣管(602),所述開槽機箱(1)的一端內壁對應豎隔板(4)另一側位置處固定安裝有輸氣泵(603),所述開槽機箱(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集塵倉(604),所述集塵倉(604)的一端內壁連接有集塵隔板(605),所述集塵隔板(605)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抽氣泵(606),所述抽氣泵(606)的進氣端連接有抽氣管(607),所述抽氣泵(606)的出氣端連接有傳輸管(608),所述集塵倉(604)的一端嵌入安裝有拆卸板(609),所述拆卸板(609)的頂端對應傳輸管(608)位置處開設有集塵通孔(610),所述拆卸板(609)的一端對應集塵通孔(610)位置處連接有集塵袋(611),所述集塵倉(604)的一端對應拆卸板(609)下方位置處均勻開設有排氣孔(612);
所述開槽機箱(1)的頂端連接有儲水倉(613),所述儲水倉(613)的頂端嚙合安裝有添加罐(614),所述儲水倉(613)的內壁固定安裝有過濾網(615),所述儲水倉(613)的底端內壁對應過濾網(615)一側位置處連接有噴灑泵(616),所述噴灑泵(616)的出水端連接有噴灑管(617);
所述控制面板(3)的輸入端電性連接開槽機電源的輸出端,所述控制面板(3)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輸氣泵(603)、抽氣泵(606)和噴灑泵(616)的輸入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止地質災害的橋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槽機箱(1)的頂端連接有推把(2),所述開槽機箱(1)的一端嵌入安裝有控制面板(3),所述開槽機箱(1)的底端內壁中心處連接有豎隔板(4),所述豎隔板(4)的一端中心處連接有橫隔板(5);
所述輸氣管(602)的另一端與輸氣泵(603)的出氣端連接,所述拆卸板(609)與集塵倉(604)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過濾網(615)的安裝角度為60度傾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韋宗松,未經韋宗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2554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