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25528.0 | 申請日: | 2020-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9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世宏;李鳳蘭;姜雪峰;張友明;李志宇;馮艷忠;李柱剛;孫照勇;申忠寶;陳其昌;何流琴;孔祥峰;梁飛;胡雪峰;常婷婷;吳建;涂強;魏毅;李佳佳;喬家運;王博;董文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5G3/80 | 分類號: | C05G3/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繪未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紅燕 |
| 地址: | 11086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改良 鹽堿地 固態 復合 微生物 施肥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及其應用,本發明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復合菌粉、紅糖、磷酸二氫鈣、磷酸二氫鉀、尿素、硫酸亞鐵、硅酸鉀、硼酸鉀和可溶性淀粉。各原料組分以重量計為:復合菌粉5?10份、紅糖5?10份、磷酸二氫鈣3?5份、磷酸二氫鉀3?5份、尿素15?25份、硫酸亞鐵2?5份、硅酸鉀2?5份、硼酸鉀2?4份和可溶性淀粉31?63份。分別在鹽堿地種植的作物的苗期和返青期,將本發明的肥料采用滴灌或大水漫灌的方式施用于作物。本發明能降鹽堿地的含鹽量和pH值,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改善鹽堿地的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鹽堿地改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鹽堿土是各類鹽化土、堿化土的統稱。鹽堿土的土壤本體中含有大量可溶性鹽類,土壤pH可達到9.0,嚴重危害了農業發展和林業生產,破壞了生態系統。鹽堿土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從中國南部的熱帶到中國北部寒溫帶,東部濱海到中西部內陸,季風區降雨量充足的濕潤地區到非季風區的干旱地區以及荒漠地區等均有相當多鹽堿土壤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降雨量較少的地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東北農業發達的平原及黃淮海地勢較低的平原。
目前,鹽堿地的生物改良措施由于具有環境友好、可持續的特點而成為研究熱點。向種植于鹽堿地的作物施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從而促進其生長,是一項重要的鹽堿地生物改良措施。這對于增加我國的耕地面積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及其應用,促進種植于鹽堿地的作物生長,從而降低鹽堿地的含鹽量和pH值。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其包含復合菌粉、紅糖、磷酸二氫鈣、磷酸二氫鉀、尿素、硫酸亞鐵、硅酸鉀、硼酸鉀和可溶性淀粉。
優選地,所述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按重量計的所述復合菌粉5-10份、所述紅糖5-10份、所述磷酸二氫鈣3-5份、所述磷酸二氫鉀3-5份、所述尿素15-25份、所述硫酸亞鐵2-5份、所述硅酸鉀2-5份、所述硼酸鉀2-4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31-63份。
優選地,所述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按重量計的所述復合菌粉5份、所述紅糖7份、所述磷酸二氫鈣3份、所述磷酸二氫鉀4份、所述尿素25份、所述硫酸亞鐵4份、所述硅酸鉀5份、所述硼酸鉀3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50份。
優選地,所述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按重量計的所述復合菌粉6份、所述紅糖5份、所述磷酸二氫鈣4份、所述磷酸二氫鉀3份、所述尿素21份、所述硫酸亞鐵3份、所述硅酸鉀2份、所述硼酸鉀3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40份。
優選地,所述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按重量計的所述復合菌粉8份、所述紅糖10份、所述磷酸二氫鈣5份、所述磷酸二氫鉀4份、所述尿素17份、所述硫酸亞鐵2份、所述硅酸鉀3份、所述硼酸鉀4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31份。
優選地,所述固態復合微生物沖施肥包含按重量計的所述復合菌粉10份、所述紅糖8份、所述磷酸二氫鈣3份、所述磷酸二氫鉀5份、所述尿素15份、所述硫酸亞鐵5份、所述硅酸鉀4份、所述硼酸鉀2份和所述可溶性淀粉63份。
優選地,所述復合菌劑包括黃藍狀菌、厚垣輪枝菌、黑曲霉、德氏乳桿菌和產朊假絲酵母。
優選地,所述黃藍狀菌的含菌量≥2.5×109cfu/g,所述厚垣輪枝菌的含菌量≥1.5×109cfu/g,所述黑曲霉的含菌量≥1.5×1010cfu/g,所述德氏乳桿菌的含菌量≥,3.0×1011cfu/g,所述產朊假絲酵母的含菌量≥3.5×109cfu/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農業大學,未經沈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255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