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23975.2 | 申請日: | 2020-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80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立新;唐培洪;臧滔;楊金偉;祁銘超;林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2 | 分類號: | G06F16/22;G06F16/2455;G06F16/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身份證號碼 識別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所述方法包括:由于身份證號碼的本質是表字段,不同字段又具備了各項不同特征,因此在儲存身份證號碼的數據庫中,按照身份證號碼的特征組合碼,建立特征值集合;依據所述的特征組合碼,設置識別匹配算法,針對各項特征值集合,分組進行匹配并識別;進一步設置該數據庫的各項識別連接信息,以達到數據庫能夠對導入的身份證號碼自動調出識別匹配算法進行識別;最后對通過識別的有效身份證號碼進行漂白處理,并回寫至數據庫的存儲介質中。本方法實現了身份證號碼的自動識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梳理效率,由于機器代替人工操作,對于敏感信息的保護,也起到了顯著作用。
技術領域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涉及敏感信息識別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身份證號字段的識別在軟件測試應用方面,如測試數據提取、測試數據漂白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應用。目前的現有方案,對于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的提取工作主要依靠數據庫表結構和業務邏輯的專業人員進行人工梳理篩選,不僅人工成本高昂,在準確率和問題響應時間上也均存在落后的問題,并且由于人工處理,對于敏感信息的泄露,存在一定風險。
基于此,需要一種能夠實現身份證號碼快速自動識別的方案。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以解決人工低效梳理此類敏感信息數據的問題。
基于上述目的,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了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包括:根據身份證號碼的本質為表字段的組合碼,將其中的字段按照不同特征劃分,并針對各項特征,建立特征值集合;利用分組識別匹配算法,針對身份證號碼的特征值集合,分組進行匹配并識別;進一步通過對數據庫的參數設置,實現對導入的身份證號碼進行自動識別,并將通過識別的有效身份證號碼加入敏感數據隊列集合;最后對敏感數據隊列集合中的數據進行漂白并回寫至數據庫中。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身份證號碼識別裝置,包括:由于身份證號碼的本質是表字段,不同字段又具備了各項不同特征,因此在儲存身份證號碼的數據庫中,按照身份證號碼的特征組合碼,建立特征值集合;依據所述的特征組合碼,設置分組識別匹配算法,針對各項特征值集合,分組進行匹配并識別;進一步設置該數據庫的各項識別連接信息,以達到數據庫能夠對導入的身份證號碼自動調出分組識別匹配算法進行識別;最后對通過識別的有效身份證號碼進行漂白處理,并回寫至數據庫的存儲介質中。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非暫態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所述非暫態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計算機指令,所述計算機指令用于使所述計算機執行如上述身份證號碼識別的方法。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基于數據庫表結構和分組識別匹配算法技術,綜合考慮了人工成本,響應速度等方面,實現了身份證號碼的自動識別,不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梳理效率,由于機器代替人工操作,對于敏感信息的保護,也起到了顯著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身份證號碼識別方法示意圖;
圖2為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身份證號碼識別裝置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239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