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單載波自組網通訊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9963.2 | 申請日: | 2020-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04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利;石君明;侯希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航信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0 | 分類號: | H04W4/10;H04W84/08;H04W84/18;H04W40/12;H04W40/22;H04W88/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楊國瑞 |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載波 組網 通訊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單載波自組網通訊方法及系統,屬于自組網無線移動通訊領域,自組網通訊系統包括多個通訊設備,多個所述通訊設備之間都通過單載波進行組網通訊,其中,至少有一個通訊設備用作系統中的中轉設備;所述中轉設備用于接收系統中某一通訊設備發來的信息,然后將所述信息轉發給系統中的其余通訊設備。通過在自組網通訊系統中設置中轉設備,信息由發送的通訊設備傳輸到中轉設備,中轉設備實現信息再次傳輸使得距離增加,解決傳統通過單載波通訊的設備之間傳輸距離短的問題,并對終端的定位信息及上行場強信息進行采集,同時中轉設備定時上報定位信息,利用中心設備實現調度功能,實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自組網無線移動通訊領域,具體涉及單載波自組網通訊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公安與消防等無線通訊領域,己普遍使用PDT數字集群的通訊技術,PDT(PublicDigital Trunking)代表我國警用數字集群標準,但在基站規劃和建站的方案上,即使建設再多的基站,都存在有通訊的盲區或信號覆蓋達不到使用要求的情況,這對處突、搶險救災、重大事件的臨時任務在應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況下,為保障通訊的暢通,采用增設臨時基站的方案,但基站的建設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包括基站的選址、頻率的規劃、供電和有線鏈路等的配置必須齊備,這些條件不能滿足保障應急任務的需求。另一種方式是采用無線基站自組網接入系統的方案,但采用無線鏈路的結構復雜,需要使用兩組頻率,一組頻率為基站頻率,一組頻率為鏈路頻率,基站結構復雜,一個基站需要兩組射頻天線,天線間還需考慮射頻互相串擾與隔離的問題,結構復雜,功能單一,不適合靈活組網的要求。
由此,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問題:采用增設基站的技術,對基站的建站成本要求高,需考慮基站選址、頻率分配、機房、供電、天線架設、有線鏈路等幾方面基礎設施的規劃;另外,現有技術中采用自組網方案至少占用兩組頻率,分為基站頻率和鏈路頻率,射頻的處理上需要兩組天線,兩組天線需要進行一定的隔離才能保證相互間信號不串擾;而且兩組發射的功耗使通訊設備需要更大的電池容量以滿足續航的要求,從而加大了重量;功能上只實現通話轉接目的,沒有對基站進行監測和控制,基站結構復雜,笨重。不附合單兵靈活輕便布局的移動站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單載波自組網通訊方法及系統,解決傳統通過單載波通訊的設備之間傳輸距離短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單載波自組網通訊方法,包括
建立自組網通訊系統,所述自組網通訊系統包括多個通訊設備,多個所述通訊設備之間都通過單載波進行組網通訊,其中,至少有一個通訊設備用作中轉設備;所述中轉設備用于接收系統中某一通訊設備發來的信息,然后將所述信息轉發給系統中的其余通訊設備。根據上述技術特征,通過在自組網通訊的系統中設置中轉設備,使用中轉設備將某一設備發出的信息進行再一次的轉發,信息由發送的通訊設備傳輸到中轉設備,中轉設備實現信息再次傳輸,使得距離增加,解決傳統通過單載波通訊的設備之間傳輸距離短的問題。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通訊設備傳輸的信息包括語音信息和定位信息;多個所述通訊設備中至少有一個通訊設備用作系統的中心設備;所述中心設備接收系統中其他設備傳來的信息后對所述定位信息進行解析并顯示。通過設置通訊設備在通訊的同時將定位信息一并發送,通過設置中心設備接收定位信息并將定位信息進行顯示,使得在中心設備處可以直觀的看到系統中各個通訊設備的位置,方便在中心設備端對各個通訊設備進行實時調度,使用時通過調度設備的位置,合理規劃中轉設備的部署,實現傳輸距離的最大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航信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中航信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99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