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快速去除養殖池沉積物的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9108.1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44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31 |
| 發明(設計)人: | 鐘傳明;沈美雄;葉翚;鐘國龍;楊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K63/04 | 分類號: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去除 養殖 沉積物 機構 | ||
本發明為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沉積物的機構,它包括聚污池以及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呈左右向延伸布設于聚污池下方,排污通道上設有與排污通道延伸方向一致并與聚污池底部互通的縫隙,排污通道左端延伸至外界形成排污口;聚污池的底面為由側邊向縫隙傾斜的斜面;聚污池底部內還設有與養殖池底部互通的通道。采用聚污池暫存養殖用水和糞便等沉積物,能夠實現糞便等沉積物的集中、聚集濃縮(暫留在排污通道),并完成快速排放(僅排出少量的養殖用水),達到節水減排、節能降耗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建池結構或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沉積物的機構。
背景技術
現階段養殖池例如鰻魚、對蝦等集約化養殖池中糞便等沉積物的處理,主要是通過將鰻魚、對蝦等養殖池底部的排污孔與外界接通進行直排,將糞便等沉積物排放,該過程會有大量的養殖用水一同排除,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沉積物的機構,能夠對養殖池糞便等沉積物排放提供緩沖空間,將糞便等沉積物集中、濃縮,實現糞便等沉積物的快速排放以及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大量減少池塘水的外排,達到節水減排、節能降耗等目的。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沉積物的機構,它包括聚污池1以及排污通道2,
所述排污通道2呈左右向延伸布設于聚污池1下方,排污通道2上設有與排污通道2延伸方向一致并與聚污池1底部互通的縫隙3,排污通道2一端延伸至外界形成排污口4;
聚污池1的底面為由側邊向縫隙3傾斜的斜面11;
聚污池1底部內還設有與養殖池7底部互通的通道5。
通過在養殖池旁邊建造內循環池塘,即聚污池(附屬池或聚污箱或衛生間,下稱“聚污池”),形成“養殖池+聚污池”的池塘內循環;在聚污池中設計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糞便的機構,從而在少量排水的情況下、達到快速去除魚糞或蝦便等作用。
較之前技術而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增加了聚污池,能夠暫存養殖用水和糞便等沉積物,能夠實現糞便等沉積物的集中、聚集濃縮(暫留在排污通道2),并完成快速排放(僅排出少量的養殖用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和養殖池聯通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1聚污池、11斜面、2排污通道、3縫隙、4排污口、5通道、6分割板、7養殖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快速去除養殖池糞便的機構,它包括聚污池1以及排污通道2,
所述排污通道2呈左右向延伸、布設于聚污池1下方,排污通道2上設有與排污通道2延伸方向一致并與聚污池1底部互通的縫隙3,排污通道2一端(圖1中的左端)延伸至外界形成排污口4;
聚污池1的底面為由側邊向縫隙3傾斜的斜面11。一般而言,排污通道2位于聚污池1下方的中部位置,所以聚污池1的底面截面呈“V”字型。
聚污池1底部內還設有與養殖池7底部互通的通道5。
所述排污通道2的排污口4處設有控制排污通道2是否排放的開關結構。這里的開關結構可以是水閥(電動或手動)或者直接為插管。
所述排污通道2的從左到右口徑不變,也可以將排污通道2的口徑從左到右漸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未經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91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