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視三腔口咽通氣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7310.0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25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永強;傅國強;袁嵐;王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A61M25/10;A61B1/04;A61B1/26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 地址: | 20002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視 三腔口咽 通氣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視三腔口咽通氣管,包含通氣管、通道管、氣囊,通道管為并列開設有胃管導引管道和微型攝像頭管道的雙腔管,通氣管的兩端分別為上端進氣口端與下端出氣口端,氣囊套設于通氣管近出氣口端的外壁,通氣管近進氣口端的外壁處連接有與氣囊連通的充氣管,充氣管探出通氣管的一端連接有充氣閥,通氣管上套設有可移動的固定器,借助于氣囊在咽喉深部聲門上的定位支撐作用,可以克服后墜的舌根部對上呼吸道的壓迫堵塞,保證上呼吸道的通暢度;微型攝像頭可精確定位通氣管的出氣口端與聲門上區的相對位置;胃管置入可有效引流胃內容物,減少返流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視三腔口咽通氣管。
背景技術
通氣管或通氣道是臨床麻醉和呼吸治療中常用于輔助通氣的裝置,一般在接受麻醉的病人,平臥位時,因麻醉藥的鎮靜作用,可引起舌體松弛,進而舌根后墜,后墜的舌根壓向咽后壁會堵塞上呼吸道,使外界氣體無法順暢通過上呼吸道進入氣管,進而導致不能有效通氣;
臨床目前使用的包括有口咽和鼻咽型通氣道,該種通氣道為一單純管狀結構,將其經口腔或鼻腔置入,其設計理念是使導管出氣口端位于舌根部和咽喉腔內,目的是將后墜的舌體撐開,解除舌體等口腔內軟組織對上呼吸道的壓迫堵塞,并通過通氣道的管腔供氣;
雖然目前使用的通氣道可以部分改善因舌根后墜造成的通氣不暢,但在一部分病人,比如舌體肥大,口腔內軟組織增生等情況下,由于通氣道的管徑以及長度的限制,上呼吸道及舌體的撐開效果有時不佳,通氣道的出氣口仍可能被舌體及口腔內增生的軟組織覆蓋堵塞,無法保證上呼吸道通暢,使輔助呼吸難以進行。
現有的口咽和鼻咽通氣管均是簡單的無氣囊管狀結構,雖然將其置入舌根部咽喉腔時,在一部分病人可起到撐開并解除下墜的舌體對上呼吸道的壓迫堵塞作用,但在部分舌體肥大、口腔內軟組織過度增生的病人,由于通氣道的管徑和長度限制,撐開效果不佳,無法保證被舌根壓迫的局部間隙充分撐開,進而影響有效的輔助通氣。另外目前臨床使用的通氣道總長度不足,約12cm,此設計是為保證出氣口端不會直接接觸聲門,并因刺激聲門誘發喉痙攣等不良反應,但長度不足又常難以送達理想深度的位置。
申請號201621365582.4的實用新型專利多功能鼻咽通氣道,作為克服舌根后墜導致上呼吸道梗阻的關鍵結構,該氣囊設計的位置未作說明,按圖示距出氣口過遠,氣囊充氣后外徑也未說明,若不考慮氣囊在通氣管的位置和氣囊充氣后的外徑,沒有充分擴張的氣囊在恰當的位置保證出氣口不被堵塞,仍難以保證出氣口不被后墜的舌根堵塞;氣囊與出氣口距離過長,氣囊不能保證定位于舌根部,且氣囊充氣后外徑不足,因此難以解決存在這種舌根后墜堵塞上呼吸道的問題;
申請號201520167179.X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急救用可充氣式鼻咽通氣道,該實用新型的設計有明顯的解剖學認識缺陷,麻醉或昏迷狀態下的上呼吸道梗阻,其原因是后墜的舌根壓貼至咽后壁,使聲門被覆蓋導致通氣不能,鼻后孔一般是不易被壓迫堵塞的,因為從雙鼻孔至鼻后孔的整個通道上,其組織結構為骨性和軟骨性及較致密的組織,該通道有足夠的支撐力,因此將該實用新型經鼻置入,若只是置于過鼻后孔的位置,前方舌體的阻擋無法克服而仍不能進行有效的輔助通氣,該實用新型還表述可以連接呼吸機做輔助通氣,這也是一種基本機械通氣的認識缺陷,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基本要求是呼吸道和呼吸機連接在一封閉的回路內,不能有漏氣,若以該實用新型連接呼吸機,根本就無法保證口腔和另一個鼻孔不漏氣;
申請號200720181523.6的實用新型專利吸氧型鼻咽通氣導管,該實用新型所介紹的產品,其設想有一定合理性,但實際操作時并不能保證理想有效,經鼻通氣道置入時都是以盲探的方法,因此在置入過程中,定位存在一定困難,尖端存在進入食道和聲門的兩種可能:如果進入食道,除非氣囊位置完全進入食道并將食道封閉,否則若氣囊位于聲門開口處,很可能將聲門覆蓋,無法達到通氣的目的;如果進入聲門,氣囊在前,通氣口在后,不僅無法改善通氣,更可能堵塞氣道,造成窒息的危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未經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73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端三電平儲能變流器
- 下一篇:多孔材料超臨界萃取裝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