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平行結構探測體的微循環探測裝置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6629.1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33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陸菡;于布為;鄔崇朝;陳博;遲曉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6 | 分類號: | A61B5/0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0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平行 結構 探測 微循環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平行結構探測體的微循環探測裝置及系統,在進行微循環探測時,平行結構探測頭水平伸入,其與包括舌下在內的組織表面接觸,照明光束投射到包括舌下在內的組織表面上,成像接收通道收集在組織內部散射與吸收后的反射光,并通過反光鏡將收集到的光線改變其光路使其平行于探測頭本體傳輸出去,供成像捕獲裝置聚焦成光束,后處理成圖像數據。由于采用平行結構探測頭,在微循環探測時與舌下平行,而不是傳統探測體與舌下的垂直關系,從而既達到緊密貼合,又不會對舌下施加過多壓力。而且,本探測體可以與多種臨床情況配合使用,實現在內鏡的內臟檢查、手術時,對舌下微循環進行實時監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循環監測的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平行結構探測體 的微循環探測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微循環是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血液循環最根本的功能是 進行血液和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環部分實現的。近年 來,微循環被認為是心血管系統所負責的通過紅細胞運輸給組織供氧的最終 目的地,微循環被認為是組織健康的主要“責任者”,因為它是影響組織供氧 的決定性因素。液體治療的最終目的是在微循環水平上改善灌注。只有能改 善微循環血流、能引起反映低血容量的臨床參數(如:心動過速,少尿,高 乳酸血癥,或低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等)得到糾正的液體治療才會對患者病情有正面影響。
舌下微循環因其床旁便利性、無創性等優點,在臨床的應用逐漸得到重 視。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微循環監測手段主要包括正交偏振光譜技術、側流暗 視野成像技術、激光多普勒成像技術、近紅外線光譜成像技術、脈搏血氧測 定監測技術、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技術等等。第一代的正交偏振光譜技術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spectral,OPS)及手持式電子顯微通過對人體暴露組 織器官的微循環進行研究,開創了微循環監測的新時代。第二代的側流暗視 野成像技術(Sidestream dark field,SDF)是目前臨床研究應用較多的監測微 循環改變的手段[Milstein DM,Lindeboom JA,Ince C.Intravital sidestreamdark-field(SDF)imaging is used in a rabbit model for continuous noninvasivemonitor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mucosal capillary regeneration during woundhealing in the oral cavity:a pilot study[J].Arch Oral Biol.2010,55(5): 343-349]。。第三代是基于入射暗場成像模式(Incident dark-field,IDF)的手 持式暗視野顯微鏡,具有改善的光學分辨率等優勢,IDF是側流暗場成像 (SDF)的技術繼承者。SDF將入射光和反射光光學隔絕開,而IDF是按照 血紅蛋白吸收暗場方式,入射光可照亮整個監測區域,因此IDF可帶來增大 視野場面積的優勢等。
CN 103445764 B,名稱為《微循環成像監測裝置與方法》的專利文件采 用使偏振光在人體組織的透射深度可調整,且裝置的視場與分辨率可實時調 整的構思,以實現對微循環成像的特定區域更細致的觀察。
US 2013/0237860 A1,名稱為《用于全面監測微循環的系統和方法》的 專利文件利用外部直射光照射光波導尖端實現反射避免,即入射光和反射光 不會沿相同路徑傳播,來改善微循環的成像效果。
CN 205322304 U,名稱為《獲得清晰微循環圖像的裝置》的專利文件采 用微小光源投射裝置均勻分布在所述成像通光區域周圍,微小光源投射裝置 的光線發射方向與垂直于被檢物的方向形成投射角,在無需使用偏振光的基 礎上得到未受反射光影響的清晰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66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體育訓練用擊打速度訓練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電梯抱閘性能檢測方法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