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14915.4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889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高宗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瀚寅(蘇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9/02 | 分類號: | B29C69/02;B29C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林楊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工***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泡 相結合 使用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吹塑成型技術領域,且公開了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該工藝由一模具完成,所述模具包括模具底座,所述模具底座的頂部外表面設置有模具本體,所述模具本體的頂部外表面設置有模具合蓋,所述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壓板,所述壓板的內部且位于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輥軸,所述相鄰的輥軸之間設置有連接帶,所述輥軸的外側且位于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轉桿,所述轉桿的兩側外表面均設置有磁鐵板,所述轉桿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模具底座的內部設置有電動機。該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用最少的原材料成本達到最好的包裝效果,操作簡單、高效,容易制定標準化,實現大批量復制,包裝美觀、又不失功效,可應用范圍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吹塑成型技術領域,具體為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
背景技術
吸塑也稱中空吹塑,一種發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吹塑工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用于生產低密度聚乙烯小瓶。50年代后期,隨著高密度聚乙烯的誕生和吹塑成型機的發展,吹塑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塑料發泡的技術淵源久遠,最早是20年代初期的泡沫膠木,用類似制造泡沫橡膠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現硬質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環氧樹脂、酚醛泡沫;50年代則有可發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軟質聚氨酯泡沫。
現有的發泡吸塑成型裝置在使用時存在一定的弊端,對于外形怪異、曲面多、凸起與凹陷差異大等造成產品局部空間狹小的外觀復雜產品,發泡用束形模具制作復雜,成本高,以及發泡前不易鋪膜,操作困難,并且對于重量大、保護和固定要求嚴格的產品,吸塑盒包裝后,耐壓、耐摔等不易過關,若要達到滿意效果,成本巨增,重量較大的產品不易固定,實現完全保護與固定的時候包裝成本巨增,為此我們提出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具備用最少的原材料成本達到最好的包裝效果,操作簡單、高效,并且容易制定標準化,實現大批量復制,同時包裝美觀、又不失功效,可應用范圍廣的優點,解決了傳統的對于外形怪異、曲面多、凸起與凹陷差異大等造成產品局部空間狹小的外觀復雜產品,發泡用束形模具制作復雜,成本高,以及發泡前不易鋪膜,操作困難,并且對于重量大、保護和固定要求嚴格的產品,吸塑盒包裝后,耐壓、耐摔等不易過關,若要達到滿意效果,成本巨增,重量較大的產品不易固定,實現完全保護與固定的時候包裝成本巨增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具備用最少的原材料成本達到最好的包裝效果,操作簡單、高效,并且容易制定標準化,實現大批量復制,同時包裝美觀、又不失功效,可應用范圍廣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吸塑與發泡相結合使用工藝,該工藝由一模具完成,所述模具包括模具底座,所述模具底座的頂部外表面設置有模具本體,所述模具本體的頂部外表面設置有模具合蓋,所述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壓板,所述壓板的內部且位于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輥軸,所述相鄰的輥軸之間設置有連接帶,所述輥軸的外側且位于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組轉桿,所述轉桿的兩側外表面且位于輥軸的外側均設置有磁鐵板,所述轉桿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模具底座的內部設置有電動機。
優選的,所述模具本體的頂部外表面與模具合蓋的底部外表面均設置有相切的橡膠層,所述橡膠層與模具本體以及模具合蓋均為固定連接,所述模具本體頂部外表面且位于橡膠層的外側設置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與模具合蓋以及模具本體均為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壓板的頂部與底部且相切于模具本體的內部均設置有滾珠,所述壓板的頂部與底部均設置有與滾珠相對應的凹槽,所述滾珠與壓板為活動連接,所述模具本體的內部設置有與壓板相對應的滑槽,滑槽設置有與滾珠相對應的長條槽。
優選的,所述壓板內側與輥軸相切,所述輥軸的內部且位于模具本體的內側之間設置有軸桿,所述軸桿與輥軸為活動連接,所述輥軸的兩側均與模具本體的內側相切,所述模具本體的內部的兩側均設置有與軸桿的兩側相對應的滑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瀚寅(蘇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瀚寅(蘇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49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