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3307.1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6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文旭;宋蕾;劉偉;李夢菲;徐俊;王文軍;陳鋒;蘇杭;王艷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錦州怡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69/16 | 分類號: | C07C69/16;C07C67/08;C07C67/03;C07C67/48;C07C67/54;C07C67/58;C07C6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121007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有 乙酸 化學試劑 助劑 合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配比;S2、一次混合;S3、二次混合;S4、一次過濾;S5、一次蒸餾;S6、減壓提?。籗7、末期酯溶液交換;S8、二次蒸餾;S9、二次過濾,在本發明的使用當中,使用者可以通過一次混合和二次混合對乙酸酯、乙酸和乙二醇等化學物品進行充分混合,從而避免溶液中存在較多雜質,同時二次混合后通過微射流提取和高壓蒸餾對溶液進行除鹽,提高化學助劑品質,同時通過二次蒸餾對助劑進行二次加壓脫出溶劑,二次加壓后通過末期酯溶液交換將溶液中水分進行去除,提高溶液純度,同時通過二次過濾對溶液進行二次過濾和篩選,從而再次提高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成品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試劑助劑合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乙酸酯為一種化學藥劑,屬于酯的一種,化學試劑是進行化學研究、成分分析的相對標準物質,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條件,廣泛用于物質的合成、分離、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說是化學工作者的眼睛,在工廠、學校、醫院和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中,都離不開化學試劑,化學試劑已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生命科學、檢驗檢疫、環境保護、能源開發、國防軍工、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但是什么是“化學試劑”,它包含哪些內容,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早期的化學試劑只是指“化學分析和化學試驗中為測定物質的組分或組成而使用的純粹化學藥品”。后來又被擴展為“為實現化學反應而使用的化學藥品”,而的“化學試劑”所指的化學藥品早已超出了這一范疇。有人認為“在科學實驗中使用的化學藥品”都可稱為“化學試劑”。對化學試劑更全面的定義可以是:在化學試驗、化學分析、化學研究及其它試驗中使用的各種純度等級的化合物或單質,而帶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時在各種化學試劑當中輔助化學試劑快速產生反應的一種化學試劑輔助物。
現有的含有乙酸酯化學助劑試劑的合成方法當中,大多只是通過乙二醇單和乙酸酯進行混合提純等工序后得出的化學助劑試劑,這些含有乙酸酯化學助劑試劑當中還是含有較多雜質,并且內部水分也較多,純度無法達到一定要求,為此,提出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含有乙酸酯的化學試劑助劑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配比:將催化劑10-15重量份、乙酸5-10重量份、水1-3重量份和乙酸甲酯10-15重量份進行稱重配比;
S2、一次混合:將乙酸5-10重量份、水10-13重量份和乙酸甲酯10-15泵入無重力加熱混合機中進行預加熱處理和混合;
S3、二次混合:3-5min后停止混合加入催化劑10-15重量份,再次加入水1-1.5重量份、催化劑8-10重量份,再次啟動無重力加熱混合機;
S4、一次過濾:將加熱混合完成后的原料進行過濾除鹽;
S5、一次蒸餾:將原料泵入蒸餾塔中,加壓脫出溶劑;
S6、減壓提?。簩φ麴s塔中的溶劑進行減壓,通過微射流提取法萃取溶劑;
S7、末期酯溶液交換:將溶液中加入乙二醇1-5重量份、干燥劑1-1.3重量份和乙酸酯1-3重量份泵入無重力混合機混合加熱;
S8、二次蒸餾:將混合完成后的溶液泵入蒸餾塔中加壓脫出溶劑;
S9、二次過濾:將混合物單獨分為3-9重量份單獨萃取,得出化學助劑試劑。
優選的,所述化學試劑助劑由以下原料制備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錦州怡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錦州怡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33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