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3007.3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68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棟;曾睿;胡志鑫;楊攀;陳丹;顏柱;唐傳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艾布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闖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酸性 礦區 中國 生態 修復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涉及生態修復領域。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包括:對所述酸性礦區的待修復區域進行質量評價,然后依據所述質量評價的結果進行土壤改良;種植中國芒至進行所述土壤改良后的待修復區域。本申請提供的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投入成本相對較低,修復效果較好,沒有二次污染;相對其它生態修復技術,實施起來相對簡單;礦區栽植完成后后期維護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酸性礦區存在著土壤污染問題。受到空氣氧化、雨水沖刷等方面的作用,酸性礦區的礦渣長期堆放引起周圍土壤極度酸性化,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
為解決歷史遺留酸性礦區重金屬污染問題、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人們一直致力于酸性礦區生態修復的研究。現有技術中,多采用移植多種植物,重新構建混合生態鏈的方法。這些方法往往存在著投入成本高、性價比低、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長、維護成本高、生物量小等問題。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申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酸性礦區中國芒生態修復方法,包括:
對所述酸性礦區的待修復區域進行質量評價,然后依據所述質量評價的結果進行土壤改良;
種植中國芒至進行所述土壤改良后的待修復區域。
中國芒(miscanthus sinensis)禾本科芒屬多年生C4草本植物(參見1976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五冊)。芒草生產分布原生于非洲與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芒草的生長范圍從此延伸到了溫帶亞洲。廣布南北各地,韓國與日本也有。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河邊濕地。生物質產量高,較強的耐熱、耐寒、耐旱、耐鹽堿性,生態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生物質有代替非可再生碳資源的潛力,同時兼具促進碳沉降,改善土壤和水資源質量。中國芒種植管理投入成本低,芒草需肥量少、抗雜草和病蟲害能力強,具有較高的生命力,能夠在鹽堿地和荒灘戈壁等邊際土地生長。并且中國芒生物量穩定期可持續年20年左右。
根據評價結果對酸性礦區的土壤進行改良,以使得中國芒獲得生長所必備的基礎環境,然后通過移栽的方式種植中國芒,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生物特性,修復自然環境。
優選地,所述質量評價包括:采集土壤樣本和植物樣本,并分別測定相關指標;
優選地,所述土壤樣本選取深度為0-100cm范圍內的多個土層的土壤。
經過實測和研究發現,50cm以下土壤各項指標相對穩定,50cm以上土壤受地表水滲透等因素,各個指標在不同土層有差異,因此為了準確反映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及養分狀態,采取0-100cm混合土壤作為土壤樣本。
更加優選地,所述土壤樣本的測定指標包括pH值、養分指標以及硫、鉛、鎘、銅、鋅、銻、汞、砷、錫、鎳、鎢含量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養分指標包括有機質、全磷、全鉀、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土壤樣本采取所述待修復區域采樣點深度在0-100cm范圍內的混合土壤;
優選地,所述植物樣本的測定指標包括硫、鉛、鎘、銅、鋅、銻、汞、砷、錫、鎳、鎢含量中的一種或多種。
對待修復區域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不僅要測評土壤本身的情況,還要評價待修復區域內植物的情況,以獲得更為準確的評價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艾布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艾布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30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防滑抓取機器人
- 下一篇:一種燃煤電站煙氣中硫酸氫銨的采集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