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2601.0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10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彭長兒;廖志敏;蘇慧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彭世菇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閆亞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區外***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體 香菇 生產工藝 | ||
1.一種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料棒:
1)培養料的配置:將重量份為70-80份的木屑,15-25份的麩皮、0.5-2份的石膏進行攪拌混合5-10min,然后加入水,繼續攪拌20-30min后,制成活體香菇的培養料,培養料的含水量為55-65wt%;
2)裝袋:將制成的培養料裝入菌袋,得到料棒;
3)滅菌:將料棒轉入至高溫滅菌器內進行高溫滅菌處理;
S2、料棒接種:
1)接種前準備:提前準備菌種和接種工具;
2)打穴接種:使用打孔器在料棒上進行限位打穴,采用無菌接種操作方法將香菇菌種接種至料棒上的菌穴內;
3)菌棒包膜:在無塵室內,將接種后的菌棒與盛放的塑料框采用塑料膜包裹密封在一起;
S3、菌棒培養:
1)一次培養:將接種后的菌棒轉移至培養室內,在培養溫度為15-20℃條件下,進行發菌培養15-18天;
2)二次培養:將菌棒脫去包裹的塑料膜,并在培養溫度為20-24℃條件下繼續培養,培養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2000-2500ppm,直至菌棒上菌絲長滿菌袋;
3)菌棒轉色:開啟白光燈帶,每天光照10-12h,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3000-4000ppm,刺激菌棒表面出現瘤狀物,菌棒表面全部起瘤后,進行刺孔增氧,促進轉色,待菌棒全部完成轉色,即可進行出菇管理;
S4、菌棒出菇:對菌棒進行催蕾出菇;
S5、成品入庫冷藏:將合格的成品活體香菇菌棒轉運到0-3℃冷庫內保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菌棒出菇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低溫刺激:將成熟的菌棒放入0-3℃冷庫,進行低溫刺激20-24h;
2)補水:低溫刺激后的菌棒進行快速補水;
3)振動刺激:使用柔軟的塑料拍對菌棒進行拍打,拍打8-12下;
4)上架脫袋:將菌棒表層菌袋脫去,擺放至菇房出菇層架上;
5)出菇管理:菇房溫度控制在16-2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1500-2000ppm,使用白光燈帶光照每天10-12h,菇蕾出來之前空氣濕度保持在90%-95%,菇蕾長出之后空氣濕度保持在80%-8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對料棒進行高溫滅菌處理過程如下:3h內將高溫滅菌器內溫度升至98-100℃度,保持20-30分鐘,隨后升溫至104-106℃,保持20-30分鐘,再升溫至110-112℃保持5-7h,停火悶置10-16h。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在對菌棒進行一次培養過程中,培養室采用初中效過濾通風系統,并使用臭氧對培養室進行消毒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培養料中木屑的顆粒度直徑為7-9mm,木屑中櫟木木屑的含量≥50wt%。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培養料中木屑在使用前進行發酵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制得的活體香菇的培養料在滅菌前的pH值為6.2-6.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香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對料棒進行打穴接種過程中,菌穴直徑為2-3cm,菌穴深度為4-6cm,相鄰的兩個菌穴之間的距離為8-10cm,端部菌穴距菌棒端部的距離為3-4cm,香菇菌種的接種量為料棒重量的3-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彭世菇業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彭世菇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26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