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11509.2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42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董江峰;吳波;孫淑慧;袁永先;陳晉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天津) |
| 主分類號: | H01M8/04014 | 分類號: | H01M8/04014;H01M8/04029;H01M8/066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興智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馬倩倩 |
| 地址: | 30040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料電池 散熱 氣流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包括電堆冷卻系統、混合器和吸風風機,所述電堆冷卻系統的換熱器換熱器通過吸風風機連通所述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進口同時連通所述電堆的空氣排放通道以及氫氣尾氣排放通道,所述混合器的排氣口連通排氣通道。本發明將燃料電池系統換熱器加溫后的空氣側的空氣導流至混合器中,再與電堆空氣排放管中的反應后空氣及氫氣尾排混合后排入大氣。因此,首先換熱器的下游加熱空氣可以被風道和混合器出口限制流動及加以降溫,另外尾排的氫氣可以在大流量的吸風風機沖擊下,迅速有效的稀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燃料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
背景技術
內燃機和燃料電池系統的散熱器通常為水空冷器,即利用環境空氣與冷卻水溫度場降低發動機本體的溫度,空氣側動力一般為固定在散熱器空氣側下游的吸風風扇,風扇與換熱單元之間為物理風道,加熱后的空氣通過風扇扇葉后自由排放。對于一些特種用途車輛,以及對紅外特征要求較嚴的場合,這種方式不太合適,尤其是燃料電池系統的尾排氫氣濃度要求很高,氫氣濃度不能超過4%(爆炸極限),需要有氣流對尾氣進行稀釋。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以達到對氣流尾氣進行稀釋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包括電堆冷卻系統、混合器和吸風風機,所述電堆冷卻系統還包括換熱器,所述電堆冷卻系統的冷卻水進口及冷卻水出口分別連接換熱器的出水管路和進水管路;所述換熱器通過吸風風機連通所述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進口同時連通所述電堆的空氣排放通道以及氫氣尾氣排放通道,所述混合器的排氣口連通排氣通道。
進一步的,所述吸風風機與換熱器之間、吸風風機與混合器之間以風道連接。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將燃料電池系統換熱器加溫后的空氣側的空氣導流至混合器中,再與電堆空氣排放管中的反應后空氣及氫氣尾排混合后排入大氣。因此,首先換熱器的下游加熱空氣可以被風道和混合器出口限制流動及加以降溫,另外尾排的氫氣可以在大流量的吸風風機沖擊下,迅速有效的稀釋。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一種燃料電池用散熱氣流尾排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電堆,2-換熱器,3-吸風風機,4-混合器,5-風道,6-壓氣機空氣,7-環境空氣,8-氫氣尾氣排放,9-外排。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天津),未經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天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15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