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11148.1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4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忠琴;鄭夢珍;劉宏偉;江興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集美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8 | 分類號: | A61K36/78;A61P31/04;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鰻魚 愛德華 氏菌病 防治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藥物配方如下:五倍子1~5份,黃芩1~5份,白芷1~5份,虎杖5~15份,穿心蓮5~15份,白花蛇舌草10~50份,魚腥草5~30份,雞骨草5~15份,馬齒莧5~50份,甘草5~30份;本方取五倍子和黃芩抗菌、袪毒、止血,白芷的化瘀排膿、生肌止痛,虎杖活血、散瘀,穿心蓮和馬齒莧袪毒消腫、消炎止痛、保肝護肝,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痛散結,魚腥草抗菌、增強免疫,雞骨草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甘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之功效,能有效消除鰻魚胸鰭臀鰭體表出血、肝腎腫大、淤血、潰瘍、胃腸積液等病癥,具有配方合理,起效快,安全無毒、療效穩定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漁藥,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治愛德華氏菌感染引起鰻魚胸鰭臀鰭充血發紅、肝腎腫大、淤血、潰瘍、胃腸積液等病癥的鰻魚細菌性疾病防治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愛德華氏菌病又稱肝腎病,多見于日本鰻、歐鰻、美洲鰻,流行季節為夏季高溫期,春季苗種培育期因開口活餌料絲蚯蚓帶入亦而時常發生,白仔、黑仔期為急性病,幼鰻、成鰻期為慢性病。病原體為遲鈍愛德華氏菌、浙江愛德華氏菌、或福建愛德華氏菌,是鰻魚養殖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愛德華氏菌分類學上屬于腸桿菌科愛德華氏菌屬,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魚類、爬蟲類和水體中。長期以來一直使用抗生素和化學合成類抗菌藥防治愛德華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是由于大范圍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造成愛德華氏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且目前國際上嚴格限制鰻魚產品中的化學藥物殘留量,導致鰻魚養殖生產中出現無藥可用的現狀,一旦感染愛德華氏菌,將造成鰻魚大批死亡,經濟損失巨大。當前漁藥市場上仍未見已研制開發的防治愛德華氏菌感染的高效、綠色環保、安全的植物源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藥用功效發揮充分、起效快、易于吸收的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所述藥物的原料組分及其重量份含量如下:五倍子1~5份,黃芩1~5份,白芷1~5份,虎杖5~15份,穿心蓮5~15份,白花蛇舌草10~50份,魚腥草5~30份,雞骨草5~15份,馬齒莧5~50份,甘草5~30份。
進一步地,所述藥物的原料組分及其重量份含量如下:五倍子1.5~3.5份,黃芩2~4份,白芷2~4份,虎杖5~10份,穿心蓮10~15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魚腥草10~20份,雞骨草5~10份,馬齒莧10~30份,甘草10~20份。
進一步地,所述藥物的原料組分及其重量份含量如下:五倍子1份,黃芩3份,白芷2份,虎杖10份,穿心蓮10份,白花蛇舌草30份,魚腥草10份,雞骨草10份,馬齒莧10份,甘草20份。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操作簡單、易行、有利于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的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鰻魚愛德華氏菌病防治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按照用量比,將五倍子、黃芩、白花蛇舌草、雞骨草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60℃的波美度1.25~1.28的清膏備用;
步驟(12)、按照用量比,將白芷、虎杖、魚腥草、穿心蓮、馬齒莧、甘草,用質量百分比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60℃的波美度1.25~1.28的清膏備用;
步驟(13)、將步驟(12)中的藥渣再加水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60℃的波美度1.25~1.28的清膏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集美大學,未經集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11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