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3D打印金屬表面飛秒激光清掃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210371.4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2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梁春永;胡亞洲;劉寧;鄒顯睿;王洪水;楊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K26/352 | 分類號: | B23K26/352;B23K26/354;B23K26/36;B08B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金屬表面 激光 清掃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3D打印金屬表面飛秒激光清掃方法,采用飛秒脈沖激光與掃描振鏡系統(tǒng)結合清掃3D打印金屬構件復雜表面,以此來降低其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質量。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表面處理方法可使得3D打印金屬構件表面粗糙度(Ra)從20μm降低至2μm,進一步拓展了3D打印產品的應用范圍。本發(fā)明所述的表面清掃方法與傳統(tǒng)的研磨拋光工藝相比,激光拋光沒有污染高效,加工過程中熱影響區(qū)域小,可在不損傷構件基體的情況下實現快速自動化復雜表面清掃處理,且在清掃過程中修復了微孔和裂紋,減少裂紋的萌生,顯著提高樣品的疲勞壽命。該方法在3D打印金屬構件后處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激光表面處理領域,涉及3D打印技術,尤其是一種3D打印金屬表面飛秒激光清掃方法。
背景技術
增材制造具有制造更輕的部件和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優(yōu)點。其正在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醫(yī)療器械的開發(fā),特別是具有復雜表面,微結構孔隙度和患者特定幾何形狀的植入物。盡管 3D打印在很多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優(yōu)勢,但其成型原理決定了3D打印產品的表面形貌較差,表面粗糙度較高,難以達到工業(yè)使用要求的標準。與常規(guī)生產的部件相比,由于增材技術制造的表面主要問題是通常具有較高的表面粗糙度,顆粒不完全融化,易脫落,等缺點。因此,對于許多應用,需要進行復雜的后處理以改善表面質量。
目前增材制造構件的后處理方法主要有機械方法,化學/電化學方法。其中傳統(tǒng)的機械拋光包括砂紙打磨,車床拋光,砂輪拋光。對于凹槽(深孔),非平整表面或金屬構件的邊角加工存在困難。對于航空航天裝備與生物醫(yī)療器械,普遍采用鈦合金,屬于高溫合金等難切削加工材料,機械加工周期長,刀具成本高。由于缺乏可行的對非平整表面的自動化拋光技術,復雜構件一般由人工來完成,依賴操作人員的經驗,缺乏統(tǒng)一性和穩(wěn)定性。化學方法需要經常更換化學溶液,且存在表面平整度不可控,且使用化學液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尚未解決。電化學對于鈦合金及鎳基合金之類的多組元高合金化金屬,各組員與不同物相間的電極電位及電阻率影響去除速率,易鈍化的鋁,鉻等金屬元素混雜其中,更增加了其存在部分區(qū)域的剝離去除難度。
激光處理是一種新型獲得材料表面平滑的加工方法,其中連續(xù)激光(紅外波長激光)或長脈沖激光(脈寬為納秒至幾十毫秒)是利用材料與激光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熱效應,通過加熱形成的熔池熔化等熱作用來去除表面薄層物質,從而得到拋光的效果。由于拋光材料的熱效應,表面熱應力和溫度梯度比較大,對硬脆性材料拋光時容易產生裂紋。另一方面,連續(xù)激光(紅外波長激光)或長脈沖激光由于過大的能量輸入導致表面缺陷,可能影響整體形狀和機械性能,在拋光的同時無法保證拋光與表面性能與機械性能的平衡。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飛秒激光(超短脈沖)清掃3D打印金屬構件表面的方法。該方法可廣泛應用于3D打印金屬零件表面的后處理,使用超短脈沖激光,根據目標需求,利用一次或多次激光快速處理獲得目標構件表面的平滑的金屬表面,同時修復微孔和裂紋,提升增材制造金屬的抗疲勞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3D打印金屬表面飛秒激光清掃方法,采用飛秒脈沖激光對3D打印得到的具有復雜三維表面的金屬構件進行表面清掃處理,包含如下步驟:
(1)將3D打印金屬構件固定在數控三維平移臺的夾具上;
(2)利用視覺檢測系統(tǒng)對目標構件進行三維模型重建,確定目標構件表面的三維形貌及坐標參數,生成三維移動平臺運動軌跡的控制程序;
(3)激光拋光之前三維平移臺通過點動控制,經過粗調、微調到距離增材制造件表面 0.1~1mm;調整到該點之后,點動控制下遠離增材制造件表面9.8~10mm,此時激光光斑處在正離焦狀態(tài),且離焦距離為0~100um,完成激光拋光之前的對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工業(yè)大學,未經河北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037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