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矸分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08733.6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62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超;李暉;朱金波;馮飛勝;楊科;周偉;朱宏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 | 分類號: | B07C5/34;B07C5/3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金宇平 |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離 系統 | ||
一種煤矸分離系統,包括:煤矸識別裝置、煤矸分離裝置和驅動單元;煤矸識別裝置用于識別精煤和矸石;煤矸分離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座、引導部、精煤收集倉和矸石收集倉;引導部與第一支撐座鉸接,引導部在垂直方向上轉動;精煤收集倉的入口和矸石收集倉的入口均位于引導部活動端的轉動軌跡;驅動單元用于根據煤矸識別單元的識別結果驅動引導部轉動,以調整引導部活動端連接精煤收集倉或者矸石收集倉。本發明實現礦料的定向排料,使矸石能夠精確的進入矸石收集箱,精煤能夠精確的進入精煤收集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矸分選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煤矸分離系統。
背景技術
原煤排矸工藝中,煤矸識別是基礎。光電分選是煤矸識別的常用手段,光電分選裝置,需要用到的γ射線或X射線具有輻射污染的危險,因此對其防護措施就會更加復雜,從而裝備設計與安裝就會受到井下有限空間的限制;同時,光電分選裝置中煤矸分離采用氣流噴吹的方式進行,對于氣流的束縛存在不確定性,從而造成推力分散,物料的煤矸分離對氣流的力度控制難度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通過光電分選裝置實現煤矸分離,操作難度高、污染嚴重等的缺陷,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煤矸分離系統。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煤矸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矸識別裝置、煤矸分離裝置和驅動單元;煤矸識別裝置用于識別精煤和矸石;
煤矸分離裝置包括:第一支撐座、引導部、精煤收集倉和矸石收集倉;引導部與第一支撐座鉸接,引導部在垂直方向上轉動;精煤收集倉的入口和矸石收集倉的入口均位于引導部活動端的轉動軌跡;
驅動單元用于根據煤矸識別單元的識別結果驅動引導部轉動,以調整引導部活動端連接精煤收集倉或者矸石收集倉。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中,結合煤矸識別裝置的識別結果,通過驅動單元控制煤矸分離裝置工作,實現了煤矸分離的自動化,降低了人力需求。
(2)本發明中的煤矸分離裝置,高壓噴嘴的高壓氣流不再直接作用于物料,而是作用于篩條驅動機構上,通過篩條驅動機構帶動懸臂篩條轉動,實現礦料的定向排料,使矸石能夠精確的進入矸石收集箱,精煤能夠精確的進入精煤收集箱。
(3)本發明中,調節懸臂篩條的排料方向時,高壓噴嘴的壓力控制是恒定的,只需保證電磁閥開度即可,即,將懸臂篩條的轉動控制轉換為電磁閥的開度控制,控制難度大大降低,且提高了控制精度。
(4)本發明的煤矸識別裝置采用的原理簡單,不受浮灰等惡劣環境影響,能精準的識別煤矸比,識別精度大大提高。
(5)本發明涉及的各個作用環節采用模塊化設計,不同模塊之間可通過傳輸帶、溜槽等結構連接,實現系統的在工藝上和空間上的自由布置,對煤礦井下巷道及硐室產生特殊要求,適用于井下狹窄硐室空間的分選工藝。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提出的一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正視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提出的一種煤矸識別裝置局部俯視圖;
圖3為實施例2提出的一種煤矸識別裝置正視圖;
圖4為實施例2采用的第一稱量筒結構安裝圖;
圖5為本發明給出的第一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俯視圖;
圖6為圖5所示系統的正視圖;
圖7實施例3中稱重單元結構圖;
圖8為實施例3提供的轉輪式煤矸識別裝置注水狀態下的結構圖;
圖9為實施例3提供的轉輪式煤矸識別裝置測量液位狀態下的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87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