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08523.7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083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孔雪松;朱芷晴;王靜;趙翔;劉殿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Q50/26;G06K9/62;G06F17/11;G06F16/29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琦旖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顧及 多維 特征 漸進 鄉村 聚落 整治 分區 方法 | ||
1.一種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項目區第一時間范圍內對應的分區原始信息,所述分區原始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數據、交通路網數據、鄉村人口統計數據;基于所述分區原始信息,得到與項目區的行政單元關聯的鄉村規模信息、鄉村聚落增減變化信息;所述鄉村規模信息包括鄉村人口規模和鄉村聚落規模;
步驟2、基于所述鄉村規模信息,得到與項目區的行政單元關聯的人居交互引力值;基于所述人居交互引力值,將項目區劃分為引力低值區、引力中值區、引力高值區,將所述引力低值區識別為城鄉融合區,將所述引力中值區和所述引力高值區識別為非城鄉融合區;
其中,基于所述鄉村規模信息,得到與項目區的行政單元關聯的人居交互引力值的具體實現方式為:利用重力模型構建人居交互聯系強度矩陣,以行政單元的重心為節點,將行政單元節點間的歐氏距離作為所述重力模型中的距離測算人居交互引力值;
所述重力模型采用的公式如下:
式中,Gij為i、j地引力值;Mi為i地鄉村人口標準化與鄉村聚落規模標準化后的乘積,Mj為j地鄉村人口標準化與鄉村聚落規模標準化后的乘積;dij為i、j地的歐氏距離;k為經驗常數;b為度量距離的摩擦系數;
步驟3、基于所述鄉村聚落增減變化信息,得到所述非城鄉融合區對應的鄉村聚落時空動態度;基于所述鄉村聚落時空動態度,將所述非城鄉融合區劃分為動態度低值區、動態度中值區、動態度高值區,將所述動態度低值區識別為集聚提升區,將所述動態度中值區和所述動態度高值區識別為非集聚提升區;
測算所述鄉村聚落時空動態度采用的公式如下:
式中,D為鄉村聚落時空動態度;Ar→i為第一時間范圍內鄉村聚落轉化為其他用地的面積;Ai→r為第一時間范圍內其他用地轉換為鄉村聚落的面積;Au為第一時間范圍內保持不變的鄉村聚落的面積;
步驟4、基于所述土地利用數據、所述交通路網數據,得到所述非集聚提升區對應的空間可達性;基于所述空間可達性,將所述非集聚提升區劃分為可達性低值區、可達性中值區、可達性高值區,將可達性分區與鄉村聚落圖斑進行關聯分析,將可達性低值區鄉村聚落識別為搬遷撤并區,將可達性中值區鄉村聚落和可達性高值區鄉村聚落識別為彈性發展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基于所述分區原始信息,得到與項目區的行政單元關聯的鄉村規模信息、鄉村聚落增減變化信息的具體實現方式為:
提取所述土地利用數據中的鄉村聚落圖斑,將鄉村聚落規模和鄉村人口規模分別關聯到項目區行政單元屬性;在GIS軟件中對所述土地利用數據進行空間疊置運算,識別鄉村聚落增減變化圖斑,并關聯到項目區行政單元屬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基于所述土地利用數據、所述交通路網數據,得到所述非集聚提升區對應的空間可達性的具體實現方式為:
提取所述交通路網數據,結合第一時間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末期現狀數據,運用GIS軟件中的柵格成本加權距離函數測度不同地理要素空間可達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鄉村聚落的空間可達性界定為從任意鄉村聚落點出發,到達距離最近的交通道路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其表達函數如下:
Tx=Exp(x,y)
式中,Tx為鄉村聚落x到達交通道路y的空間可達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顧及多維特征的漸進式鄉村聚落整治分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采用自然斷點法將項目區劃分為引力低值區、引力中值區、引力高值區;
步驟3中,采用自然斷點法將所述非城鄉融合區劃分為動態度低值區、動態度中值區、動態度高值區;
步驟4中,采用自然斷點法將所述非集聚提升區劃分為可達性低值區、可達性中值區、可達性高值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852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