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矸分揀裝置和原煤排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07489.1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62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超;李暉;朱金波;馮飛勝;楊科;周偉;朱宏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 | 分類號: | B07C5/34;B07C5/342;B07C5/02;B07C5/36;E21F13/00;B01D29/03;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金宇平 |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揀 裝置 原煤 系統 | ||
一種煤矸分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傳輸皮帶、第五傳輸皮帶、撥桿和撥桿驅動機構;第四傳輸皮帶和第五傳輸皮帶并列設置;第四傳輸皮帶用于傳輸礦料,撥桿用于將第四傳輸皮帶上被篩選出的礦料推動到第五傳輸皮帶上;撥桿驅動機構用于通過氣流推動撥桿工作。本發明中的煤矸分揀裝置,高壓噴嘴的高壓氣流不再直接作用于物料,而是作用于撥桿上,通過撥桿實現煤矸分離。本發明中通過電磁閥控制高壓噴嘴噴氣,即將撥桿動作控制轉換為電磁閥開關控制,提高了撥桿控制精度,從而提高了煤矸分離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矸分選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煤矸分揀裝置和原煤排矸系統。
背景技術
光電分選裝置是煤矸分離的常用手段,光電分選裝置中煤矸分離采用氣流噴吹的方式進行,即通過氣流直接作用與需要過濾的礦料。但是,實際工作過程中,對于氣流的束縛存在不確定性,從而造成推力分散;同時,由于礦料體積不同,導致煤矸分離過程中對氣流的力度控制難度高。因此種種,光電分選裝置中,通過氣流直接作用于礦料來實現分選的方法,精度低,控制難度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通過氣流分離煤矸的缺陷,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煤矸分揀裝置和原煤排矸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煤矸分揀裝置,包括第四傳輸皮帶、第五傳輸皮帶、撥桿和撥桿驅動機構;
第四傳輸皮帶和第五傳輸皮帶并列設置;第四傳輸皮帶用于傳輸礦料,撥桿用于將第四傳輸皮帶上被篩選出的礦料推動到第五傳輸皮帶上;撥桿驅動機構用于通過氣流推動撥桿工作。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原煤排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矸識別裝置和控制模塊,還包括上述的煤矸分揀裝置;煤矸識別裝置用于對礦料進行識別;控制模塊分別連接煤矸識別裝置和各第二送氣電磁閥,控制模塊根據煤矸識別裝置對礦料的識別結果控制各撥桿對應的第二送氣電磁閥工作。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中的煤矸分揀裝置,高壓噴嘴的高壓氣流不再直接作用于物料,而是作用于撥桿上,通過撥桿實現煤矸分離。
(2)本發明中通過電磁閥控制高壓噴嘴噴氣,即將撥桿動作控制轉換為電磁閥開關控制,提高了撥桿控制精度,從而提高了煤矸分離精度。
(3)本發明涉及的各個作用環節采用模塊化設計,不同模塊之間可通過傳輸帶、溜槽等結構連接,實現系統的在工藝上和空間上的自由布置,對煤礦井下巷道及硐室產生特殊要求,適用于井下狹窄硐室空間的分選工藝。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提出的一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正視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提出的一種煤矸識別裝置局部俯視圖;
圖3為實施例2提出的一種煤矸識別裝置正視圖;
圖4為實施例2采用的第一稱量筒結構安裝圖;
圖5為本發明給出的第一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俯視圖;
圖6為圖5所示系統的正視圖;
圖7實施例3中稱重單元結構圖;
圖8為實施例3提供的轉輪式煤矸識別裝置注水狀態下的結構圖;
圖9為實施例3提供的轉輪式煤矸識別裝置測量液位狀態下的結構圖;
圖10為實施例3提供的轉輪式煤矸識別裝置卸料狀態下的結構圖;
圖11為本發明給出的第二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俯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給出的第三種高精度煤矸識別系統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74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板材折彎角度控制系統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鋼構焊接排料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