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07467.5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1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春;朱紅年;崔夢;賈軼;琚官群;張曉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普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44 | 分類號: | D02G3/44;C07K14/43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控 降解 手術 縫合線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基于家蠶(Bombyx mori)的重鏈蛋白基因與蛋白酶K酶切識別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設計一種可控降解重組絲素蛋白基因;使用生物發酵技術表達重組絲素蛋白;分離純化重組絲素蛋白,并制備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通過本方法制備的手術縫合線力學性能達到了臨床應用的要求,且能在傷口組織愈合的合適時期實現縫合線的迅速降解,降解的縫合線能被人體吸收,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手術縫合線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手術縫合線是指在外科手術當中,用于傷口結扎縫合止血以及組織縫合的一種特殊用線。根據其生物降解性能可分為兩類:不可吸收線和可吸收線。
其中不可吸收線具有拉力強度高、易于消毒滅菌、組織反應低的特點,但是不能在體內降解,術后拆線帶來二次疼痛和感染以及留下疤痕;
而可吸收線在體內可以降解成為可溶性產物,被人體吸收并逐步排泄出體外,從而減輕了病人痛苦。
目前,醫學界常用的可吸收縫合線多為純天然膠原蛋白縫合線(如羊腸線)和化學合成線。
例如中國發明專明專利“幾丁聚糖可吸收醫用縫合線及其制作方法”(公開號CN1586635)公開了一種幾丁聚糖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哺乳動物神經纖維可吸收縫合線的制取制作方法(公開號CN1879898)公開了一種從成年脊椎哺乳類嚙齒動物取尾部的神經纖維分離可吸收手術縫合線的方法。
在具體實踐中發現,純天然膠原蛋白縫合線大多存在柔韌性欠佳,組織反應大,制品規格不易控制的缺點,植入體內后在消化液或感染環境中會發生強度變化,還有發生機體免疫反應的可能。而化學合成可吸收縫合線缺點在于:降解的產物偏酸性,在使用部位產生不同程度的腫脹,產生“無菌性積液”現象,即非特性無菌性炎癥現象,需要及時排出腫脹部位里的液體才可腫脹消除,增加了對病人術后護理的難度,延緩了傷口愈合的速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基于家蠶(Bombyx mori)的重鏈蛋白基因與蛋白酶K酶切識別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設計一種可控降解重組絲素蛋白基因;
S2使用生物發酵技術表達重組絲素蛋白;
S3分離純化重組絲素蛋白,并制備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
進一步的,步驟S2中,所述絲素蛋白的分子量大于0.5×106;
進一步的,步驟S3中,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采用濕紡工藝技術制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方法制備的手術縫合線力學性能達到了臨床應用的要求,且能在傷口組織愈合的合適時期實現縫合線的迅速降解,降解的縫合線能被人體吸收,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可控降解手術縫合線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基于家蠶(Bombyx mori)的重鏈蛋白基因與蛋白酶K酶切識別序列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設計一種可控降解重組絲素蛋白基因;
S2使用生物發酵技術表達重組絲素蛋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普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普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74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