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110千伏變電站預制艙安裝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07138.0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6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燕;韓松;毛中科;安思;王鵬;張開帆;楊瑞敏;賽穎;孫豪杰;曹珂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中牟縣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3/00 | 分類號: | H02B3/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金成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鳳 |
| 地址: | 45145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110 千伏 變電站 預制 安裝 施工 方法 | ||
1.一種110千伏變電站預制艙安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施工準備
A、準備吊裝用的工具,檢查預制艙有無破損情況;
B、清理現場障礙物,起吊前做好好吊車防傾、防坍塌等安全措施;
C、預制艙就位后,彎制出接地引線模型,并根據模型尺寸下料,下料時要留有余度,扁鋼彎曲過程,應采用機械冷彎,避免熱彎損壞鑄層;制作后的接地引線與預制艙專設接地件進行螺栓連接并緊固;
D、組織排水施工,空調冷凝水管選用UPVC管,冷疑管應避免氣封的產生;當冷凝水管較長時可采用懸掛方式,支架間距為l~l.2m,并確保排水坡度,應在空調外掛機基礎內設置冷凝水泄水孔,并增加有組織排水設計,空調冷凝水管母管應與就近排水井溝通;
E、預制艙電纜敷設時電纜應不外露,電纜槽盒或電纜管應有良好接地,并做好防下沉措施;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入銅管內;
F、電纜孔洞防火封堵施工應根據艙體預留孔洞尺寸進行,在封堵預制艙底部時,封堵應嚴實可靠,不應有明顯的裂紋和可見的孔隙,同時采取可靠防水措施;
2)具體操作步驟:
A、預制艙的吊裝:采用吊裝方式,以艙底部吊件為起吊點,起吊應保證箱體兩端平衡,不得傾斜;
①、Ⅱ型艙均采用四點起吊,每側兩點,吊點設置在預制艙兩側下端位置處;III型艙采用八點起吊,每側四點,每側呈交叉狀分布,吊點底部設置;吊點均為抽拉式活動吊點;
②、采用25噸汽車吊,用4根等長的專用吊索將吊車吊鉤與預制艙吊耳可靠連接,然后吊車緩慢提升吊鉤,吊鉤必須處于垂直位置起吊,不得斜吊或斜拉;待預制艙開始收到吊車拉力時,稍停留片刻,待鋼絲繩繃直不晃動,對吊臂進行微調,以保證預制艙懸空后箱體前后左右擺動幅度過大,與鋼結構碰撞損傷箱體外殼;
③、微調完畢后,繼續提升吊鉤,提升箱變底部離鋼結構支撐點距離約30cm時,停止提升吊鉤不少于30秒,檢查吊索的安全性以及各受力點是否合適,受力是否均勻,確定各部分均無問題的情況下方可繼續起吊;
④、預制艙吊至預制艙底部高于鋼結構頂部型鋼0.5米以上的位置處,檢查被吊箱變無前后左右晃動情況,才能水平移動,預制艙移動至預制艙鋼筋混凝土基礎上方時,緩慢下調吊鉤,直至預制艙距地約0.5米時,吊鉤停止下調合理調整好箱變的擺放方向,再緩慢下調,預制艙四個角均設置一人時刻調整角度及位置,保證預制艙底座位置與已畫好的十字符號對齊,直至預制艙完全放下為止;
⑤、當底座位置與十字符號位置未對齊,則應重新提升預制艙適當高度,再下調吊臂,調整角度位置至箱變完全放下,直至預制艙位置與十字符號位置對齊為止;
⑥、預制艙完全放下后,需測量箱變底座是否平穩,測量預制艙是否水平,若出現不平穩的情況,則需在預制艙底座下墊加鋼板直至預制艙水平穩固為止;經檢查預制艙穩固,水平測量符合要求,即可將吊帶拆除,吊車陸續退場;
B、預制艙體的安裝:
預制艙艙體底架由型鋼焊接而成,艙體骨架為焊裝一體式結構,采用優質碳素結構鋼加工而成,屈服強度不小于235MPa;預制艙骨架主體結構采用優質鋼板,鋼板厚度不得小于2mm;預制艙需具備承載設備的底座,由型鋼焊接而成,骨架主體結構與底座焊裝一體;不允許使用彩鋼板拼裝式艙體;
預制艙的防腐施工:進行防腐操作前,應保證鋼板表面足夠的粗糙度,鋅層厚度不應小于60μm,中間層及面層等總厚度不應小于200μm;
③、預制艙的保溫施工:采用雙層夾心結構,內部填充物采用聚氨酯防火保溫材料,確保整個預制艙的保溫和防火性能,再加上環保防火裝修層;門板厚度不低于45mm,保證達到“24墻”保溫功效;艙體內設置自動溫控系統,并加裝工業型加熱裝置,不得采用民用電暖氣或暖風機,以保證艙體內的運行環境的穩定性;
④、預制艙的通風施工:采用強制通風時,風機需采用進口、長壽命、免維護軸流式風機;風機的數量應滿足排風和除濕的要求,排風要進行多道防塵處理,防塵網應方便拆裝和清洗;排風處需設置風閥等結構,保證艙體的整體防護等級;箱體內設置SF6電氣設備時,應設置SF6監測以及自動排風系統,控制箱體的電動進風風閥和強制排風軸流風機的啟停,電動風閥及軸流風機的總通風量需保證每5分鐘將艙體內空氣換氣一次,進風風閥和軸流風機必須設置良好的除塵過濾裝置,確保箱體防塵;
⑤、線纜通道的施工:預制艙內的一、二次線纜的敷設需有專用的線纜通道,且相互獨立、密閉;一次電纜通道尺寸應滿足電纜敷設以及合理彎曲半徑要求設計,并在預制艙內合理布局;二次線纜通道應采用金屬線槽;
⑥、預制艙緊急逃生措施:
預制艙通道門板上需設置“推杠式”緊急逃生門鎖,滿足人員緊急逃生要求;門鎖需滿足防火要求,高可靠,長壽命;緊急逃生通道設置醒目的安全出口指示,相關通道指示設備均需考慮應急電源,以保證其可靠指示;
⑦、艙體照明的施工:
預制艙檢修走廊內設置通道照明燈,照明燈必須采用LED燈,并保證足夠的照度,方便箱體內部的檢修和試驗;預制艙檢修走廊兩端分別設置事故照明,并在全站停電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啟動,保證檢修走廊內的事故照明;
⑧、艙體接地施工:
預制艙的箱體底架上應設專用接地導體,該接地導體上應設有與接地網相連接的固定接地端子,與預制艙內各設備接地和保護接地相連,并應有明顯的接地標志;接地端子為直徑不小于12mm的銅質螺栓;預制艙的金屬骨架,高配電裝置、低配電裝置和變壓器室的金屬支架均應有符合技術條件的接地端子,并與專用接地導體可靠地連接在一起;預制艙每臺箱體的底架外部應至少設有4個明顯的接地點,該接地點應采用銅板與可靠底架焊接,并配有直徑不小于12mm的銅質螺栓,以便現場進行箱體與基礎接地網的連接;
預制艙內屏柜安裝施工:
1)、艙內機柜外觀形式、顏色統一,機柜名稱、廠家名稱等標識位置、字體、高度應保持一致;二次設備安裝應采用屏、柜方式或機架式結構,艙內二次機柜采用雙列靠墻布置,集中接口柜布置在長邊側機柜兩端;
2)、艙內設備采用屏、柜安裝方式時:
①、屏、柜采用垂直自立、柜門內嵌式的柜式結構,前門為玻璃門,正視屏、柜體轉軸在右邊,門把手在左邊;
②、端子排統一設置在柜體下部,并采用橫端子排布置方式;端子排距機柜前門距離不宜小于75mm,距機柜側板距離不宜小于150mm,至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250mm;兩排端子排間距不宜小于100mm;屏、柜內應設置多余尾纜盤收空間,豎向線槽寬度不應小于70mm;
③、每個預制艙預留1~4面備用柜位置,預制艙內的遠期屏柜在本期安裝好空屏柜,并預留好相關布線,永久性備用的屏位宜布置在靠近艙門的位置,并敷設蓋板;
3)、艙內采用機架式結構安裝時:
①、機架按預定隔距配置的成對垂直構件組成基本框架,主體與預制艙體一體化設計、制造、安裝,內部構件可隨預制艙體一體化安裝,也可采用艙外制造,模塊化安裝的形式;
②機架內的裝置采用居中布置或偏置布置方式,當裝置居中布置時,裝置兩側應設置走線槽,光電纜按左光右電原則分路行線,機架內端子橫向布置;當裝置偏置布置時,裝置宜布置在機架左側,機架內端子縱向布置于機架右側;整排機架底部應設置連貫、開放的走線通道,通道應設置在防靜電地板平面之上,正面應采用快拆面板遮擋;
③、在艙內設置風道,將空調出風直接引向機架內部,每列機架頂部及下方應設置通風口,形成上下對流風,避免機架內部局部過熱,且出風口位置應與機架內設備錯開;
4)、預制艙電氣及輔助設施的施工:
①、預制艙內應設置完好的安全防護及視頻監控措施,同時設置照明、檢修、接地等設施,保證預制艙設備安全運行及人員巡檢需求;
②、預制艙內照明系統由正常照明和應急照明組成,應急照明包括事故照明和疏散照明兩部分;事故照明燈具由部分正常照明燈具兼顧,采用交直流兩用的LED照明燈,電源宜引自直流分屏,也可采用站內逆變電源、UPS電源或自帶蓄電池(不小于120min)供電;當正常照明系統無法工作時,可切換至事故照明供電;疏散照明部分自帶蓄電池,應急時間不小于120min,出口處設自帶蓄電池的疏散指示標志;
③、艙內應配置手提式滅火器,滅火器級別及數量應按火災危險類別為中危險等級配置;在確保安全可靠的情況下,可設置固定式氣體滅火系統;
④、艙內配置兩臺帶除濕及故障告警輸出功能的工業空調一體機,壁掛式安裝;極端低溫環境下,應增加加熱設備或增大空調制熱功率;極端高溫環境下,增大空調制冷功率;通風設備換機能力應滿足每小時換氣6次的要求,風機的風道應具備防塵防水措施;高風沙地區風機風道入口處設過濾裝置;
⑤、艙內應安裝視頻監控,設置1~2臺旋轉式攝像機,有效監視預制艙出入口及艙內通道情況;艙內設置有線電話,采用掛壁式安裝;艙內;設置活動式或固定式折疊桌;艙內應至少設置一個具備緊急逃生功能的門;艙內設置智能環境控制單元,實現艙內環境的監視、控制及報警功能;
5)、預制艙線纜敷設及接口的施工:
①、艙內設置1~2個與站內電纜溝連通的線纜通道進出口,艙內二次設備與艙外光纖聯系、艙內二次設備與艙外電纜聯系不應采用預制形式;
②、艙內柜間光纖聯系采用尾纜,柜內光纖聯系采用跳纖;艙內柜間走線應采用艙體底座夾層內走線方式,夾層內通訊線纜、電纜應分隔敷設,通訊線纜宜設置走線槽盒,槽盒頂部設置可靠蓋板;
③、當艙內設備采用屏、柜安裝方式時,屏、柜間線纜通過艙內走線槽布線,再從屏、柜底進線孔,引至屏、柜內裝置或端子排;屏、柜內光電纜走線宜左右分置,采用行線槽的配線方式;
④、當艙內設備采用機架式結構安裝方式時,兩排機架間宜在防靜電地板下設置光電纜走線通道;同列機架間線纜通過機架底部開放式布纜通道布線,線纜從右側向下引至底部布線通道,再由該通道引至目標機架內裝置和端子排;
⑤、柜內多余尾纜、跳纖應采用專用儲纖盒存儲固定,避免光纖彎曲折損;尾纜的引出線、跳纖不采用扎帶緊;
艙內應設置配電盒、開關面板、插座等,配電盒底部距地面高度為1.3m,開關面板采用嵌入式安裝,面板底部距地面1.3m,側邊距門框0.2m,面板間距不小于0.02m,插座底邊離地0.5m;
⑥、艙內空調、照明、安防、消防、環境監控等設備線纜應采用暗敷方式,預制艙本體走線通過側壁、艙頂采用暗排式布線;艙頂走線須通過走線槽或穿線管,艙體側面走線需通過PVC管加于保護;每臺空調、照明、工作插座、通風應分別設置斷路器,所有斷路器應集中在配電箱內,具備人身安全防護措施和誤操作防護措施;所有艙內輔助設施應有明顯標識;
6)、接地及抗干擾施工:
①、預制艙應采用屏蔽措施,在預制艙靜電地板下層,按機柜布置的方向敷設100mm2的專用銅排,將該專用銅排首末端連接,形成預制艙內二次等電位接地網,二次等電位接地網應與艙體絕緣,機柜內部接地銅排采用100mm2的銅帶(纜)與二次等電位接地網連接;艙內二次等電位接地網采用4根以上截面積不小于50mm2的銅帶(纜)與艙外主地網一點連接;連接點處應設置明顯的二次接地標識;
②、預制艙內暗敷接地干線,每個預制艙在離活動地板300mm處宜設置臨時接地端子,Ⅰ型預制艙宜設置2個臨時接地端子;Ⅱ型、Ⅲ型預制艙宜設置3個臨時接地端子,連接點處應設置明顯的一次接地標識;
③、艙內設備設備接口應裝設雷電保護、過電壓保護電路,電源防雷應滿足抗雷擊及過電壓保護要求;
④、艙內空調系統應有防止過電壓保護措施;
空調采用金屬外殼墻面安裝方式安裝情況下,其外殼應與接地網可靠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中牟縣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中牟縣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713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