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聯式發動機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06705.0 | 申請日: | 2020-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8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馮偉健;代東輝;曾觀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M23/02 | 分類號: | B62M23/02;B62M9/06;B60K6/24;B60K6/36;B60W10/06;B60W10/08;B60W20/13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郝傳鑫 |
| 地址: | 52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聯式 發動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混聯式發動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發動機包括:發動機主體、內燃機、主動軸、從動軸、傳動帶、離合器、電機;所述內燃機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所述主動軸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且與所述內燃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從動軸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且與所述主動軸相對設置;所述傳動帶連接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所述離合器設置于所述從動軸一側,用于控制所述傳動帶與所述從動軸分離或連接;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從動軸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從動軸轉動。本發明采用傳動帶代替傳統的CVT變速系統,提高傳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結構上更為簡單,體積更小,符合摩托車動力系統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混聯式發動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內燃機為一種通過將燃油和空氣混合物燃燒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構。經過多年的發展,純內燃機的排放油耗問題逐漸凸顯。內燃機與電機的混合動力的出現,大幅度降低了排放和油耗,并且在汽車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在摩托車行業,受限于摩托車體積空間和成本,汽車上所使用的復雜混合動力結構,是無法直接在摩托車上使用的。因此基于摩托車開發的混合動力系統,必須要體積小、結構簡化、成本低,但是混合動力對摩托車屬于新生事物,結構形式層出不窮。在摩托車行業,實際應用和專利大多是單獨的串聯式和并聯式的鏈接方式,混聯式混合動力的方案較為少見,以往的并聯和混聯式的混合動力都還配置了動力變速系統,結構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聯式發動機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傳動帶代替傳統的CVT變速系統,提高傳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結構上更為簡單,發動機體積相應變小,符合摩托車動力系統的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聯式發動機,包括:發動機主體、內燃機、主動軸、從動軸、傳動帶、離合器、電機和電池組件;所述內燃機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
所述主動軸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且與所述內燃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所述從動軸設置于所述發動機主體內,且與所述主動軸相對設置;
所述傳動帶連接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
所述離合器設置于所述從動軸一側,用于控制所述傳動帶與所述從動軸分離或連接;
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從動軸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從動軸轉動;
所述電池組件與所述電機相連,用于給所述電機提供電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ISG電機,所述ISG電機設置于所述主動軸一側,且與所述內燃機相連,用于啟動所述內燃機。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轉換模塊,所述電池組件通過所述轉換模塊與所述ISG電機連接,所述轉換模塊用于將所述ISG電機產生的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存儲于所述電池組件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輸出軸,所述輸出軸與所述從動軸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主動軸上設有主動齒輪,所述從動軸上設有從動齒輪,所述傳動帶為齒形皮帶,所述齒形皮帶分別與所述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嚙合。
一種混聯式發動機控制方法,基于如以上任一項所述的混聯式發動機,控制方法包括:獲取發動機當前的運行轉速,根據所述運行轉速控制離合器是否耦合,離合器耦合情況下,控制內燃機和電機同時運行;離合器解耦情況下,控制電機單獨運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發動機包括電池組件和ISG電機,所述電池組件與所述ISG電機電連接,所述ISG電機與所述內燃機相連,離合器解耦情況下,控制ISG電機啟動內燃機,內燃機通過ISG電機給電池組件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合器耦合情況下,控制內燃機和電機共同運行,控制ISG電機給電池組件充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67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