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203678.1 | 申請日: | 2020-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5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俞朝暉;廖立瑜;游伴奏;吳劍樹;韋志方;儲香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3/00 | 分類號: | G02B3/00;G02B30/27;G03F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專利事務所 44242 | 代理人: | 馮筠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裸眼 效果 實現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3D光學膜;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另一面進行與所述微透鏡陣列相匹配的3D微圖文規(guī)模化印制,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采用環(huán)保基材,低碳環(huán)保,符合世界范圍內的綠色發(fā)展理念,本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通過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3D光學膜,在另一面進行與微透鏡陣列相匹配的3D微圖文規(guī)模化印制,實現優(yōu)良的360°全角度范圍內的裸眼3D顯示效果,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能對生產任務進行快速響應,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3D印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集成微透鏡陣列和3D微圖文信息的光學膜是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眾多的微透鏡陣列的制造方法中,微納壓印作為一種典型的微納加工技術,盡管只能通過改變壓印模具來改變微透鏡的幾何尺寸,卻可在低溫低壓環(huán)境下于柔性基材上實現大面積的、大規(guī)模的微透鏡陣列的穩(wěn)定制造,因此被視為復制微納結構和微透鏡陣列的常用方法。
此外,目前大多數微透鏡3D光學膜的承印基材是PET或PP等傳統(tǒng)的石油基塑料,傳統(tǒng)的石油基塑料丟棄后難以降解和回收,焚燒又會產生大量毒氣,嚴重破環(huán)生態(tài)環(huán)境。隨著世界范圍內環(huán)保理念及環(huán)保政策的普及,各個國家都在大力推進通過生物質塑料替代石油基塑料的工作。
具有微透鏡陣列的3D光學膜制造完成后,若要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需要在光學膜上轉印設計的3D微圖文,并達到與微透鏡陣列的匹配。目前,世界范圍內,包括國際知名3D印刷公司美國Crane、德國GD、瑞典Rolling Optics等,針對3D微圖文的轉印復制,大多仍采用基于精密雕刻模具的微納壓印工藝,從而導致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不能快速響應生產任務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裸眼3D效果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3D光學膜;
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另一面進行與所述微透鏡陣列相匹配的3D微圖文規(guī)模化印制,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3D光學膜的步驟包括:
通過采用微納壓印工藝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 3D光學膜。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另一面進行與所述微透鏡陣列相匹配的3D微圖文規(guī)模化印制,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的步驟包括:
通過采用基于PS版的UV膠印工藝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另一面進行與所述微透鏡陣列相匹配的3D微圖文規(guī)模化印制,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通過采用微納壓印工藝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一面制造微透鏡陣列以得到3D光學膜的步驟,包括:
挑選復合性能要求的UV光刻膠、制備符合性能要求的環(huán)保承印基材以及制作精密光學模具并在精密光學模具上放置微透鏡陣列;
將UV光刻膠流入精密光學模具表面;
將精密光學模具表面與環(huán)保承印基材表面緊密貼合;
將環(huán)保承印基材與精密光學模具剝離,使精密光學模具上的微透鏡陣列層牢牢附著在環(huán)保承印基材的表面。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制作精密光學模具的步驟,包括:
通過激光雕刻方法制作精密光學模具。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精密光學模具的設計參數包括微透鏡陣列的直徑、矢高、曲率半徑和間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367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