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UV光刻膠、UV光刻膠制備方法及透鏡陣列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03670.5 | 申請日: | 2020-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6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廖立瑜;游伴奏;董超;宋玉;俞朝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F7/004 | 分類號: | G03F7/004;G03F7/027;G02B3/00;G03F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專利事務所 44242 | 代理人: | 馮筠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uv 光刻 制備 方法 透鏡 陣列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UV光刻膠、UV光刻膠制備方法及透鏡陣列制備方法,UV光刻膠包括以下組分:丙烯酸樹脂單體:40?50重量份;烯酸樹脂低聚物:40?43重量份;第一光引發劑:3?5重量份;第二光引發劑:1?2重量份;添加劑:0.01?1%重量份。本發明的UV光刻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及光學性能,非常適合于以PET膜為承印基材。通過UV光刻膠制備方法可高效制得具有良好性能的UV光刻膠,非常適合于以PET膜為承印基材。通過透鏡陣列制備方法獲得的透鏡陣列具有滿足期望的均勻性、幾何形貌、光學特性及耐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刻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UV光刻膠、UV光刻膠制備方法及透鏡陣列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眾多的微透鏡陣列的制造方法中,微納壓印作為一種典型的微納加工技術,盡管只能通過改變壓印模具來改變微透鏡的幾何尺寸,卻可在低溫低壓環境下于PET等柔性基材上實現大面積的、大規模的微透鏡陣列的穩定制造,因此被視為復制微納結構和微透鏡陣列的常用方法。制備原理具體為:UV光刻膠流入成膜機的精密光學模具表面的微結構凹槽中,通過前壓輪擠壓多余樹脂排出凹槽,并使模具表面與PET膜緊密貼合,通過UV燈使凹槽中的樹脂固化在PET膜表面,經過后壓輪后與模具剝離,成型的微透鏡陣列層牢牢附著在PET膜的表面,形成微透鏡3D光學膜。
作為制備微透鏡陣列的重要材料-UV光刻膠,通常情況下,是由感光樹脂、表面活性劑、光敏劑三種主要成分組成的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應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對比度、敏感度、黏度、黏附性和表面張力,以確保制備的微透鏡陣列具有滿足期望的均勻性、幾何形貌、光學特性及耐磨性。然而,市場上現有的UV光刻膠的承印基材大多為硅片、玻璃、PDMS等,應用于模擬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微機電系統、太陽能光伏、微流道與生物芯片、光電子/光子器件、封裝等領域,其物理、化學及光學性能不太適合應用于PET基材上以進行大規模的微透鏡陣列的制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UV光刻膠、UV光刻膠制備方法及透鏡陣列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UV光刻膠,包括以下組分:
丙烯酸樹脂單體:40-50重量份;
烯酸樹脂低聚物:40-43重量份;
第一光引發劑:3-5重量份;
第二光引發劑:1-2重量份;
添加劑:0.01-1%重量份。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丙烯酸樹脂單體為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丙烯酸樹脂低聚物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光引發劑為2-羥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二光引發劑為1-羥基環己基苯基甲酮。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添加劑為有機硅消泡劑以及有機硅流平劑的混合物。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UV光刻膠的密度為1.12-1.14g/cm3,黏度為220-280cps。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UV光刻膠的敏感度為350-500mj/cm2,折射率為1.5-1.6。
一種UV光刻膠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40-50重量份的丙烯酸樹脂單體和40-43重量份的丙烯酸樹脂低聚物混合在一起,以1000-1800轉/分鐘的攪拌速度攪拌15-30分鐘,得到均勻的第一混合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36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