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99627.6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404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彭萬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鑫運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4/12 | 分類號: | B29C44/12;B29C44/34;B29C44/42;B29C44/60;B29L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聚蓉眾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91 | 代理人: | 張輝 |
| 地址: | 6183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藏 保溫 復合板 間歇 連續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屬于板材生產技術領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解決現有工藝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不夠環保的問題。其通過開式發泡工藝制板,具有產品質量優、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操作簡單且設備成本低的特點。本發明適用于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板材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冷藏車的生產工藝主要有發泡工藝和粘接工藝,其中發泡工藝又可分為開式發泡和閉式發泡,粘接工藝則分為干法粘接和濕法粘接。
冷藏保溫復合板生產工藝的保溫芯材均采用箱體發泡成大方塊發泡料,然后切割掉表皮層再根據板材厚度切片成板材。切割好的聚氨酯泡沫板材要根據廂體尺寸再切割下料成填充小塊料。廂體板材采用干法粘接或濕法粘接工藝都是采用小板拼接三明治式復合工藝生產成板材再進行板材切割、修邊、打磨處理后通過連接處涂膠拼裝成廂體,其間聚氨酯發泡料因需要多次切割造成很大的材料浪費(聚氨酯發泡料實際利用率不足80%)。另外板材的切割、修邊、打磨處理和聚氨酯發泡料切割去皮的邊角料會產生大量固廢垃圾因無法降解也不能填埋和焚燒,這也是該工藝在目前國家嚴峻的環保政策下生存空間已經非常小,并且采用粘接復合工藝的冷藏車廂體重量普遍比發泡工藝重20%左右。因此發泡工藝在生產成本、節能環保、輕量化、產品性能、生產效率等多方面都大大優于粘接工藝制造的冷藏車廂體產品。
發泡工藝可分為開式發泡和閉式發泡,開式發泡和閉式發泡均采用箱體板材內發泡并利用發泡料自體粘接板材的內外蒙皮形成保溫復合板材,從而實現輕量化且無邊角余料所以生產成本更低更環保。閉式發泡工藝的最大缺陷是由于在密閉空腔廂體板材內灌注發泡料發泡,容易出現因密閉空腔內有預埋件阻擋和局部氣體排放不出去,造成廂體板材內發泡形成空腔和邊角發泡不到位等現象。還有由于發泡料的灌注時間過長,會給發泡料的發泡反應形成時間差、同時密閉空腔板材由于面積較大等原因,會造成發泡料在發泡過程出現泡沫閉孔率低(不足80%)板材上下部分的泡沫密度差很大(相差10KG左右)的問題,這些問題會造成廂體板材保溫性能大大降低。
相比較傳統的閉式發泡工藝,新的開式發泡工藝優點非常明顯:開式發泡工藝又叫敞模發泡,即在平置敞開的模具腔內均勻淋灑發泡料,且聚氨酯發泡料會根據發泡料淋灑的方向和時間順序推浪式的向前均勻起泡。聚氨酯發泡料在淋灑、起發、拉絲、熟化整個過程發泡料的運行距離只有板材厚度的距離(10CM左右)。所以這樣生產工藝的發泡芯材閉孔率高(95%以上)(保溫性能可以達到極限值(0.018W/m.k以下)、板材內部泡沫填充均勻無空腔且密度均勻(相差0.5KG以內)、板材粘接強度高。但國內目前暫無開式發泡工藝制板生產線的生產制造能力。
因而,研制出開式發泡工藝制板生產線,解決現有工藝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不夠環保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解決現有工藝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不夠環保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冷藏保溫復合板間歇式連續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在底模生產平臺上根據保溫板材尺寸預制鋁合金模具管并固定;
(2)在預制的鋁合金模具管的模腔內鋪設保溫板材內面板和保溫板材的內部預埋結構件;
(3)一鍵式開啟生產車間和底模生產平臺的水循環加熱系統,生產車間內溫度預設為20℃~25℃,底模生產平臺溫度預設為40℃~45℃;
(4)將高壓發泡機料罐內的AB料溫度設定為20℃并保持,根據保溫板材寬度尺寸制做好PVC淋料管并安裝在高壓混合槍頭上;
(5)在玻璃鋼自動鋪設裝置上安裝符合保溫板材外面板尺寸的玻璃鋼卷材并將端頭用不干膠帶和彈簧鉤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鑫運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鑫運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96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