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及制備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98602.4 | 申請日: | 2020-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17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正龍;鐘瑞;姚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L97/02;C08K5/57;C08K5/12;C08J9/10;E04F1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許耀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建筑 廢棄 pvc 耐酸 耐堿木塑 地板 制備 應用 | ||
1.一種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原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廢棄PVC為回收級PVC樹脂,密度為1.4±0.1g/cm2,成型收縮度0.1~0.5%,熱變形溫度70~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泡劑為偶氮二異丁腈,20℃下的密度為1.1g/cm2,熔點為102~104℃,粒徑為0.5~0.6μm,水分低于0.2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穩定劑為甲基錫熱穩定劑,色度不超過50,比重為1.17~1.18,錫含量為18~1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劑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25℃下的密度為1.045~1.049g/cm2,200℃下的蒸汽壓為1.58kPa,閃點為171℃。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配比,將計量好的建筑廢棄PVC與發泡劑、穩定劑、增塑劑和木屑按照先固體后液體的順序依次加入到加熱的高速混合機中,攪拌,使原料混合均勻,液體原料被固體完全吸收,得到攪拌均勻的原料;
S2:將步驟S1攪拌均勻的原料輸送到冷混合機中,降溫,繼續攪拌使原料冷卻,并更加松散,得到冷卻的混合料;
S3:將步驟S2中得到的冷卻的混合料輸送至擠出機中,進行混煉塑化,得到混煉均勻的混合料;
S4:將步驟S3得到的混煉均勻的混合料進行金屬檢測,并排除金屬雜質,得到排除金屬雜質的混合料;
S5:將步驟S4得到的排除金屬雜質的混合料送至壓延機中進一步塑化,然后碾壓成型,得到初步樣品;
S6:將步驟S5得到的初步樣品切割分段后進行剝離,根據不同花色需求分別置于設計好圖案的雕刻銅輥筒中,加熱輥壓,得到印好圖案的樣品,再將印好圖案的樣品烘干,冷卻至室溫,卷繞成卷后得到具有花紋圖案的PVC木塑板材半成品;
S7:將步驟S6中得到的具有花紋圖案的PVC木塑板材半成品置于發泡爐中發泡,隨后在室溫下冷卻,穩定成型后進行切邊、裁剪,得到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并統一回收處理裁剪的邊角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高速混合機的溫度為140~160℃,攪拌的時間為10~20min;步驟S2中,降溫至40~50℃。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條件中的任一項或多項:
(i)步驟S3中,擠出機的螺桿轉速為20~30r/min,螺桿溫度160℃;
(ii)步驟S4中,利用金屬檢測儀進行金屬檢測,金屬檢測儀的工作頻率為80~800Hz;
(iii)步驟S5中,初步樣品的厚度為0.2~0.3mm,寬度為3.5~4.5m;
(iv)步驟S6中,加熱輥壓的時間為15~25s,壓力為2.5~3.5kg/cm2,溫度為230℃;
(v)步驟S6中,烘干在20~140℃恒溫烘箱中進行;
(vi)步驟S7中,發泡爐的溫度為150~180℃,發泡密度為0.10~0.25g/cm3,穩定成型的時間為30~50h。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混合機、擠出機、金屬檢測儀、壓延機的加工尺寸2.5~5.5m。
10.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建筑廢棄PVC的耐酸耐堿木塑地板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其應用于各類公共和私人建筑中,進行包括室內地面鋪設和裝飾在內的裝修方面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860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