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用于欠固結軟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先散后剛樁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95496.4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73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章榮軍;黃悅;鄭俊杰;董超強;蔣達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3/08 | 分類號: | E02D3/08;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楊采良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固結 土地 填方 工程 先散后剛樁 處理 方法 | ||
1.一種適用于欠固結軟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先散后剛樁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適用于欠固結軟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先散后剛樁處理方法包括:
在軟土地基中先施工碎石樁,并同時插入注漿管但不注漿,然后再進行堆填土施工;
堆填土施工后,軟土在堆填土自重作用下產生超孔隙水壓并排水固結;
地基軟土固結沉降完成時,再往預留的注漿管中注入水泥漿液,水泥漿液滲入碎石樁,使碎石樁的骨料凝結成為剛度較大的剛性樁;
所述適用于欠固結軟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先散后剛樁處理方法進一步包括:
S1,平整軟土地基,測量放樣并定樁;
S2,用雙套管法成孔,并將鋼質注漿管隨雙套管一起振動沉入軟土,插入注漿管后通過注入清水檢查注漿管是否暢通;
S3,成孔后投入碎石成樁,成樁過程中碎石樁每施工一定高度后進行夯實;
S4,碎石樁成樁后施工褥墊層,然后再進行堆填土施工至預定高度,注漿管穿過堆填土;
S5,填土施工完畢后,軟土地基在填土重力作用下進行堆載預壓,軟土中產生超靜孔隙水壓,軟土中的碎石樁作為排水通道,加快軟土固結沉降;
S6,堆載一段時間后,檢查預留的注漿管,暢通后用壓力泵注入水泥漿液;
S7,水泥漿液滲入碎石中,經過一段時間碎石骨料凝結,樁體成為剛度較大的剛性樁;
在步驟S2中,雙套管的內套管設有凹槽,且外套管內壁帶肋,鋼質注漿管插入并固定在內外套管的空隙之間,并在振動沉管時隨雙套管同時振動沉入軟土;
在步驟S2中,鋼質注漿管為底部開口管,對于每根樁設有兩根鋼質注漿管,分別位于樁體的兩側;
在步驟S4中,通過焊接技術加長注漿管,穿過填土層,注漿口位于填土上部;
在步驟S5及步驟S6中,碎石樁施工完畢后并不立即注漿,先進行堆填土施工,待堆載預壓至軟土地基的固結沉降達到預估總沉降的高于80%時再進行注漿;
在步驟S6中,通過壓力泵同時向兩根鋼質注漿管注入水泥漿液,并采用分段提升式注漿,注漿完畢后拔出注漿管;注漿連續進行;
在步驟S7中,注漿后一段時間,樁體凝結成剛性樁,復合地基由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變為剛性樁復合地基。
2.一種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適用于欠固結軟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先散后剛樁處理方法的裝置,包括軟土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軟土地基包括多個樁;所述樁內插裝有鋼質注漿管;所述鋼質注漿管穿插在雙套管夾層中;所述鋼質注漿管底部開有注漿孔;
所述樁內填充有碎石樁;所述碎石樁上部鋪設有褥墊層;所述褥墊層上部鋪設有堆填土;
所述雙套管包括外套管、內套管、內套管凹槽、外套管管肋;
所述鋼質注漿管位于內套管凹槽處;
所述外套管管肋位于所述鋼質注漿管兩側,同時所述外套管管肋位于外套管、內套管之間;
所述碎石樁注漿后形成剛性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未經華中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549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