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覆蓋層用有機化合物以及包含上述覆蓋層用有機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94013.9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52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咸昊完;安賢哲;金熙宙;金東駿;韓政佑;安慈恩;權桐熱;李成圭;金兌旼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進世美肯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7D221/04 | 分類號: | C07D221/04;C07D307/77;C07D307/79;C07D307/81;C07D307/82;C07D307/91;C07D333/50;C07D333/58;C07D333/66;C07D333/74;C07D333/76;C07D409/12;C07D40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李書慧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覆蓋層 有機化合物 以及 包含 上述 有機 發光 元件 | ||
本發明作為有機發光元件的覆蓋層用化合物,提供一種以下述化學式1表示的覆蓋層用化合物以及含有上述覆蓋層用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化學式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覆蓋層用有機化合物以及包含上述覆蓋層用有機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
背景技術
在有機發光元件中作為有機物層使用的材料大體上可以根據其功能分為發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輸送材料、電子輸送材料以及電子注入材料等。
此外,上述發光材料可以根據發光機制分為源于電子的單重激發態的熒光材料以及源于電子的三重激發態的磷光材料,還可以根據發光顏色分為藍色、綠色、紅色發光材料。
一般的有機發光元件可以采用在基板上部形成陽極,并在上述陽極上部依次形成空穴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以及陰極的結構。其中,空穴輸送層、發光層以及電子輸送層是由有機化合物構成的有機薄膜。
如上所述結構的有機發光元件的驅動原理如下所述。
當在上述陽極以及陰極之間加載電壓時,從陽極注入的空穴將經由空穴輸送層移動到發光層,而從陰極注入的電子將經由電子輸送層移動到發光層。上述空穴以及電子將在發光層重新結合并生成激子。
在上述激子從激發態轉換成基態的過程中將生成光線。有機發光元件的效率通常可以分為內部發光效率以及外部發光效率。內部發光效率與在如空穴輸送層、發光層以及電子輸送層等介于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層中生成激子并實現光轉換的效率相關,理論上熒光的內部發光效率為25%,而磷光為100%。
此外,外部發光效率是指在有機層中生成的光線被提取到有機發光元件外部的效率,目前已經得知通常有內部發光效率的約20%左右可以被提取到外部。作為提升上述光提取效率的方法,為了防止照射到外部的光線因為全反射而發生損失,通常采用將折射率為1.7以上的各種有機化合物作為覆蓋層使用的方式,而且為了改善有機發光元件的性能,一直以來都在致力于開發出一種具有可以提升外部發光效率的高折射率以及薄膜穩定性的有機化合物。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04-0098238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通過將具有或不具有雜元素N、O、S、Se或Te且由五元環以及六元環等2個以上的環稠合而成的稠環(fused ring)直接結合或通過連接基結合到一個芳胺的氮上而實現高折射率以及優秀的薄膜穩定性的覆蓋層用化合物以及包含上述覆蓋層用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由五元環以及六元環稠合而成的稠環結合到芳胺的氮上的結構,其中上述五元環可以是包括O、S、Se或Te的雜五元環,或上述六元環可以是包括N的雜六元環,從而可以在具有無法吸收可見光線區域的較寬的帶隙以及高折射率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增加紫外線區域的吸收波長而實現高色純度、高效率以及長使用壽命的有機發光元件的覆蓋層用化合物以及包含上述覆蓋層用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
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在通過將芳胺的末端部或稠環的末端部的體積特性最小化而優化分子間的薄膜排列并借此改善折射率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對外部空氣、水分的穩定性,而且因為具有較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以及露點溫度(Td)而可以防止分子間的重結晶并在有機發光元件的驅動過程中產生熱量時維持薄膜的穩定狀態,從而提升外部量子效率并改善使用壽命的覆蓋層用化合物以及有機發光元件。
接下來,將對如上所述的課題以及追加課題進行詳細的說明。
作為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作為有機發光元件的覆蓋層用化合物,提供一種以下述化學式1表示的覆蓋層用化合物。
化學式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進世美肯株式會社,未經東進世美肯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401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模型預測相互作用控制
- 下一篇:固體電解質的液體金屬界面層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