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93759.8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21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武朝暉;陳雷;戴良軍;崔林釗;康建軍;鄭賢好;陳鋼;程永水;潘文同;戚仁君;郭茂林;李云;江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M7/00 | 分類號: | F16M7/00;F16M9/00;G01M7/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臺座 加載 模塊 水平 可調 支撐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若干立柱,各立柱之間通過柱間拉接桿組件焊接固定連接為一體,立柱頂部均設有一體的立柱頂板,立柱頂板上方支撐架設有一模板,模板上放置有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其步驟如下:步驟1:支撐鋼柱安裝,步驟2:安裝調整鋼柱水平可調系統,步驟3:安裝模板系統鋼管支撐架;步驟4:按設計加載孔位置吊裝加載孔模塊;步驟5:反力臺座鋼筋和預應力筋安裝;步驟6:反力臺座混凝土澆筑;步驟7:反力臺座混凝土強度到達100%后進行預應力筋張拉錨固;步驟8:反力臺座模板及鋼柱支撐拆除。本發明消除模板支撐系統各構件累計擾度變形及各構件接觸空隙對加載孔精度影響,滿足反力臺座加載孔預埋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中的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安裝施工領域,主要涉及一種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反力墻及反力臺座是抗震實驗室里用于各種結構構件和結構系統擬靜力或擬動力試驗的重要設施,此設施可以開展結構和部件的二維偽動力試驗研究。反力墻及反力臺座混凝土結構里預埋許多加載孔,用于固定試驗儀器設備。預埋的加載孔安裝定位及加載孔端板平整度指標精度要求極高(設計為毫米級),才能保證在試驗中,相關儀器設備精確安裝和試驗數據準確。
反力臺座加載孔根據設計預埋間距及運輸條件,在工廠把若干個加載孔通過勁性鋼架組裝成單元模塊,加載孔模塊具有很高的強度和剛度。加載孔模塊運至施工現場,起吊到支設好的反力臺座模板面上,調整加載孔模塊位置及平整度,直至達到設計要求。模板面的標高及平整度直接決定著加載孔的安裝精度。通常做法:根據反力臺座混凝土、鋼筋、加載孔預埋件等各種靜、動荷載值等參數設計鋼管支撐系統、主次龍骨、面板等一整套模板體系,滿足模板系統強度、剛度及穩定性。在鋼管立桿上放置水平可調U型托,通過高精度水準儀測量、調整U托,使放置在U托上的主次龍骨及模板面的標高及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毫米級,使放置其上的加載孔模塊上端板平整度達到要求。
施工過程中,加載孔預埋件、混凝土、操作人員等各種動靜荷載通過模板面、次龍骨、主龍骨、U型頂托、鋼管立桿傳遞至混凝土筏板面。經計算,模板面、支撐立桿、主、次龍骨都有各自擾度變形,澆筑混凝土荷載加大時,模板系統各構件累加變形及各構件接觸空隙使得放置在模板面上加載孔模塊不均勻下沉變形,直接影響加載孔預埋的精度。
基于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上的技術問題,本發明人經研究,提出一種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鋼支撐及其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支撐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消除模板支撐系統各構件累計擾度變形及各構件接觸空隙對加載孔精度影響,滿足反力臺座加載孔預埋的精度,所述施工方法,通過水平可調鋼支撐,使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易于調試。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水平可調支撐結構,包括有若干固定在地下室混凝土筏板面上的立柱,各立柱之間通過柱間拉接桿組件焊接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立柱頂部均設有一體的水平設置的立柱頂板,所述立柱頂板上方支撐架設有一模板,所述模板上放置有反力臺座加載孔模塊,所述立柱頂板與對應位置的模板之間通過可調螺桿組件固定連接。
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分別設有一體的水平設置的立柱腳板,每個立柱腳板上均開有安裝孔,每個立柱腳板均通過膨脹螺栓和安裝孔固定安裝在地下室混凝土筏板面上。
所述的立柱為工字型鋼柱,所述立柱四個為一組,立柱組沿模塊的底端面呈方形陳列設置,且四個立柱分別位于所在方形對應的四個拐角部位。
所述的柱間拉接桿組件包括有水平柱間拉接桿和斜向柱間拉接桿,所述水平柱間拉接桿和斜向柱間拉接桿材質均為角鋼,所述水平柱間拉接桿和斜向柱間拉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立柱上對應固定點的連接板焊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37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