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柔性可展開主動防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92115.7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87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馮昊;甄鐸;戈嗣誠;廖航;李博;竺梅芳;王立武;唐明章;賈賀;呂智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G1/58 | 分類號: | B64G1/58;B64G1/56;B64G1/5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沖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柔性 展開 主動 防衛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可展開主動防衛裝置,包括防護裝置,充氣裝置,鎖緊裝置以及旋轉控制裝置;防護裝置包括可展開防護屏和充氣式支撐桿,可展開防護屏根據防護類型至少可分為兩種功能層,一種為熱沖擊防護屏,用于防護激光類武器的攻擊;另一種為動能沖擊防護屏,分別承擔分化能量分布以及動能衰減攔阻的功能;功能層之間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充氣式支撐桿由伸縮桿和內膽組成。本發明在空間飛行器防護與安全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特別是可用于高價值衛星防護及載人航天器防護等,而且可以進一步實現產品系列化和產業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可展開主動防衛裝置,屬于導彈系統總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代海軍艦船主要作戰使命涵蓋防空、反導、反潛、反艦、對陸攻擊等任務,與之相應,艦上有限空間裝備的武器系統的種類、型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充分利用有限的發射系統資源,實現高密度靈活裝填,是海軍艦載武器重要指標。
國外主要采用兩種途徑實現艦載武器高密度靈活裝填,一種是采用共架發射技術方案,如美國MK-41發射裝置,可發射現役標準、海麻雀、戰斧、阿斯洛克等艦載導彈;另一種是采用一箱多彈技術方案,如美國一筒七彈戰斧巡航導彈,適裝于核潛艇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筒。共架發射技術可有效提高艦載武器種類和數量,我國新列裝艦艇也均采用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共架發射,但發射筒內處于戰備狀態導彈仍受限于艦船發射筒數量;一筒多彈技術可有效提高艦載武器種類和數量,同時提高發射筒內處于戰備狀態導彈數量。但由于保密限制,國內外一筒多彈實現方案公開資料較少,對于具體技術細節更是知之甚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柔性可展開主動防衛裝置,實現艦載導彈的快速實戰化發射,有效提高艦載武器的實戰能力和作戰效能。
本發明解決技術的方案是:
一種柔性可展開主動防衛裝置,包括防護裝置,充氣裝置,鎖緊裝置以及旋轉控制裝置;
防護裝置包括可展開防護屏和充氣式支撐桿,可展開防護屏根據防護類型至少可分為兩種功能層,一種為熱沖擊防護屏,用于防護激光類武器的攻擊;另一種為動能沖擊防護屏,分別承擔分化能量分布以及動能衰減攔阻的功能;功能層之間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充氣式支撐桿由伸縮桿和內膽組成;
充氣裝置包括氣瓶、電爆閥、流量控制器、手動截止閥、以及管路組件,充氣裝置給充氣式支撐桿提供展開的驅動力,
工作時,工作所需高壓氣體被預先通過手動截止閥充注在氣瓶內,防護裝置在發射階段呈折疊狀態貯存在艙中;入軌工作時,控制系統通電打開電爆閥,氣體涌入充氣式支撐桿內膽,帶動可展開防護屏直至完全展開;
鎖緊裝置包括鎖緊繩、鎖緊法蘭以及切割器,防護裝置在發射階段呈折疊收攏狀態,可展開防護屏可按照預先設計的折痕折疊成指定形狀,通過鎖緊繩穿過切割器形成繩系折疊鎖緊結構;切割器安裝在鎖緊法蘭上,工作時通電切斷鎖緊繩,解除防護裝置的鎖緊狀態;
旋轉控制裝置包括直流電機、旋轉限位組件以及固定支座,通過電源驅動直流電機轉動,帶動旋轉限位組件,固定支座與充氣式支撐桿相連接,從而通過旋轉調整可展開防護屏防護位置,有效實現衛星的主動防護工作。
進一步的,伸縮桿采用復合材料內、外筒式結構,由碳纖維材料構成。
進一步的,伸縮桿能夠進行軸向長度的收縮,展開到位后可通過自身結構限位固定。
進一步的,在相鄰兩根伸縮桿之間通過連接零件固定防護屏功能層,伸縮桿展開后可同時展開防護屏。
進一步的,內膽的形式為柔性充氣管,采用聚氨酯膜TPU斷裂。
進一步的,內膽充氣過程中發生大塑性變形,使內膽貼合于伸縮桿的內壁,從而使得充氣后伸縮桿承受充氣過程中的載荷,不會發生內膽充破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未經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9211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