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塊體納米結構/超細晶金屬材料制備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89699.2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28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軍;張曉瓊;王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1D7/10 | 分類號: | C21D7/10;C21D10/00;C22F1/00;C22F3/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張向瑩 |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塊體 納米 結構 超細晶 金屬材料 制備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塊體納米結構/超細晶金屬材料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離式Hopkinson桿、脈沖電流輔助系統和環境箱(13),所述脈沖電流輔助系統包括可編程脈沖電源(15)、金屬墊塊(9)和絕緣薄膜(7),所述分離式Hopkinson桿包括撞擊桿發射裝置(1)、撞擊桿(2)、入射桿法蘭(3)、套管(4)、質量塊(5)、應變片(6)、入射桿(10)、透射桿(11)和能量吸收裝置(12),所述撞擊桿(2)設置在撞擊桿發射裝置(1)內,所述入射桿法蘭(3)、入射桿(10)、透射桿(11)、能量吸收裝置(12)依次同軸設置,所述入射桿(10)的一端設有套管(4),所述套管(4)上連接有質量塊(5),所述入射桿(10)和透射桿(11)上均設有應變片(6);所述入射桿(10)與透射桿(11)的對接端分別通過絕緣薄膜(7)與金屬墊塊(9)連接,兩個金屬墊塊(9)構成樣品夾持部,所述可編程脈沖電源(15)的輸出端通過銅導線(14)與金屬墊塊(9)連接;所述環境箱(13)設置在入射桿(10)與透射桿(11)的對接處,以使樣品夾持部位于環境箱(13)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塊體納米結構/超細晶金屬材料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式Hopkinson桿為帶有抑制二次加載功能的分離式Hopkinson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塊體納米結構/超細晶金屬材料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桿(10)上的應變片(6)用于記錄反射波,透射桿(11)上的應變片(6)用于記錄透射波。
4.一種利用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制備塊體納米結構/超細晶金屬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調整撞擊桿(2)、入射桿(10)和透射桿(11),使其同軸;
步驟2.將樣品(8)加裝在兩個金屬墊塊(9)之間,在測試前利用塞規預先在入射桿法蘭(3)和套管(4)之間預留間隙d;并將環境箱(13)溫度調整到預設溫度;
其中,預留間隙d是通過公式(1)確定:
式(1)中,C為應力波在入射桿(10)/透射桿(11)中的傳播速度,εI為入射桿(10)上應變片(6)記錄的入射波應變信號,T為入射波持續時間,v0為撞擊桿(2)的撞擊速度,l為撞擊桿(2)的長度,t為時間;
步驟3.開啟可編程脈沖電源(15)為樣品(8)通脈沖電流,由撞擊桿發射裝置(1)發射撞擊桿(2)與入射桿法蘭(3)撞擊,產生應力波后沿入射桿(10)傳至金屬樣品(8),并對其沿z方向壓縮加載,分別利用入射桿(10)和透射桿(11)上的應變片(6)記錄反射波和透射波,根據一波法計算得到樣品(8)在該次壓縮變形中的應力-應變曲線;
加載過程中,反射波傳至入射桿法蘭(3)后反射回的應力波則會通過套管(4)在質量塊(5)處反射成拉伸應力波后傳回入射桿(10),避免了再次對樣品(8)加載;
步驟4.旋轉樣品(8),使樣品(8)的另一相對面置于兩個金屬墊塊(9)之間,重復步驟1-3,使樣品(8)沿x方向壓縮加載,并計算該次壓縮變形中的應力-應變曲線;
步驟5.再次旋轉樣品(8),使樣品(8)未加載的相對面置于兩個金屬墊塊(9)之間,重復步驟1-3,對樣品(8)沿y方向壓縮加載,計算得到樣品(8)在該次壓縮變形中的應力-應變曲線;
步驟6.重復步驟1-5繼續對樣品(8)進行壓縮加載,直至樣品(8)實現晶粒達到納米結構/超細晶;
所述步驟3-5中計算應力-應變曲線的公式如下:
式(2)-(4)中,εs為樣品(8)在該次壓縮過程中的應變,σs為樣品(8)在該次壓縮過程中的應力,為樣品(8)在該次壓縮過程中的應變率,L為樣品(8)的長度,E為入射桿/透射桿的彈性模量,A為入射桿/透射桿的橫截面積,As為樣品(8)的橫截面積,εR為入射桿(10)上應變片(6)記錄的反射波應變信號,εT為透射桿(11)上應變片(6)記錄的透射波應變信號,t為時間,C為應力波在入射桿(10)/透射桿(11)中的傳播速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969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黑加油點確定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機場跑道的凈空評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