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向導濕面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8511.2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32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叢洪蓮;蔣高明;俞旭良;董智佳;馬丕波;高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4B1/10 | 分類號: | D04B1/10;D04B1/1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鈺瑩 |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向導 面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單向導濕面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紡織技術領域。所述面料包括:面紗錦綸和地紗滌綸,滌綸為地紗與皮膚直接接觸,利用滌綸的親水特性有效轉移汗液從肌膚到織物,再來實現水分在織物表面上的單向導濕功能。根據仿生植物豬籠草投手口緣區的多級楔形盲孔陣列結構,所述的多級盲孔陣列具有單向導濕功能,利用織物面料的組織結構形成鴨嘴拱形的斜體凹凸結構效果來仿生模擬,凹坑整齊排列成通道實現導濕功能。本發明仿生單向導濕面料具有良好的導濕性能,可以持久快速導濕,加快肌膚熱量與汗液的流動,同時達到降溫速干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單向導濕面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針織面料開發領域。
背景技術
單向導濕面料指濕熱快速從面料里層傳遞到面料外層,而實現蒸發快干。目前,專利CN 110106610 A和專利CN 104264348 A等發明制備了雙層單向導濕凹凸面料或單層單向導濕面料,這類單向導濕面料是指濕熱快速從面料里層傳遞到面料外層,而實現蒸發快干。但在運動時,人體全身的汗腺都是運作出汗的,而上述單向導濕面料往往只設計在出汗最多的部位,不能涉及全身。因此需有具備平行織物的鋪展方向導濕功能的面料,可以導向全身汗液的流動,同時增加了汗液在織物面料表面的擴散速率,增大了汗液或水分的蒸發面積,輔助衣物實現導濕速干的功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仿生單向導濕面料,通過仿生植物豬籠草投手口緣區的多級楔形盲孔陣列結構,在織物面料上合理排布浮線、集圈組織形成凹凸結構效果來等比仿生豬籠草投手口緣區的盲孔陣列,并實現盲孔的楔形角度模擬,及其泰勒毛細效應在織物面料上的呈現,凹坑整齊排列成通道實現持久高效的導濕功能。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單向導濕面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過模仿植物豬籠草投手口緣區的多級楔形盲孔陣列結構,在織物面料上經排布浮線、集圈組織形成凹凸結構效果來模擬豬籠草投手口緣區的盲孔陣列,得到單向導濕面料。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單向導濕面料在單面提花無縫機上編織,為單面無縫面料。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面料中面紗為錦綸;所述地紗為滌綸。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多級盲孔陣列為梯級排布的楔形凹坑陣列。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凹坑的拱形角度大小為120°-150°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凹坑與面料內層具有40°-60°的傾斜夾角。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深度為4-6mm。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排列形成通道。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方法制備得到的單向導濕面料。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有上述單向導濕面料的服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設計的仿生單向導濕面料具有良好的導濕性能,可以快速導濕,加快肌膚熱量與汗液的流動,同時達到降溫速干的效果。
本發明設計的仿生單向導濕面料設計織造過程方便簡單。
本發明設計的仿生單向導濕面料可選用的紗線原料范圍廣。
本發明設計的仿生單向導濕面料,其導濕功能主要通過組織結構實現,單向導濕性能有效快速且持久。
本發明設計的織物凹凸結構功能塊能減少衣物與皮膚的接觸,具有導濕降溫、提高蒸發效率的功能,同時凹凸結構與皮膚之間形成空氣層。
附圖說明
圖1為豬籠草多級楔形盲孔陣列結構圖;(a)豬籠草多級楔形盲孔陣列,(b)單列盲孔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85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