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7925.3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68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爛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爛建 |
| 主分類號: | B24C1/08 | 分類號: | B24C1/08;B24C3/04;B24C9/00;B24C7/00;B03C1/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35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少 磨損 拋丸 自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包括殼體,所殼體的內部設置有錐形槽和弧形網板,固定盤的內部右側設置有磁鐵,轉動盤的外側環繞設置有弧形鐵,轉輪的外側環繞設置有對稱的軟金屬層,對稱的軟金屬層之間連接軟磁條,殼體的內部設置有金屬桿。通過轉輪帶動軟磁條相對金屬桿進行切割磁感線運動,金屬桿中產生電流傳送到串聯的磁鐵上,且對稱的軟金屬層之間固定連接軟磁條,相隔轉輪上的軟磁條相對金屬桿的一端磁極相反,弧形鐵的廢屑通過磁化,在相鄰弧形鐵之間之間相互推動,這一結構避免弧形鐵上的廢屑磁化導致吸附的較少,進一步導致廢屑積累在弧形鐵和弧形網板之間磨損較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拋丸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
背景技術
拋丸機是利用拋丸器拋出的高速彈丸清理或強化鑄件表面的鑄造設備,拋丸機也可用于去除毛刺,隔膜和鐵銹。現有的拋丸機除去毛刺、隔膜和鐵銹時產生廢屑需要通過磁鐵吸附,但是磁鐵吸附易磁化廢屑,磁化的廢屑同極相斥,從而使得整個磁鐵吸附廢屑較少,另外循環運動的拋丸對拋丸機的撞擊較大,一方面易使得拋丸機的拋丸下料堵塞,另一方面造成的震動及噪音較大。
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一種可減少磨損的拋丸機自動除雜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上部內側開設有軌道,殼體的內部左側中部開設有錐形槽,殼體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弧形網板,殼體的左部下側固定連接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的右端轉動連接有螺紋絲桿,螺紋絲桿的左右兩側均螺紋連接有滑桿,滑桿的上端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殼體的的底部中側固定連接有有伸縮桿,伸縮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撐板,撐板的上側設置有待打磨件,殼體的內部左側且在錐形槽的下端設置有進料導管,進料導管的外側設置有撥板,撥板的后側固定連接有圓盤,殼體的內部且在圓盤的后端轉動連接有驅動軸,殼體的右側且在弧形網板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固定盤,固定盤的內部右側均勻設置有磁鐵,固定盤的外側且在殼體上轉動連接有轉動盤,轉動盤的外側環繞設置有弧形鐵,殼體的上側且在轉動盤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廢屑收集箱,殼體的內部且在軌道的下側均勻轉動連接有轉輪,轉輪的外側均勻環繞設置有對稱的軟金屬層,對稱的軟金屬層之間固定連接軟磁條,殼體的內部且在轉輪的下側設置有金屬桿。
作為優化,所述軌道的中部設置為傾斜狀,且其右部高于左部,從而保證拋丸機中拋丸的自動循環。
作為優化,所述左側固定板高于其右側的高度,從而避免拋丸機中拋丸與右側固定板之間的磨損。
作為優化,所述磁鐵環繞設置在固定盤的右側,且其之間的角度與轉動盤上的弧形鐵相對應,從而保證磁鐵始終與對應的弧形鐵相接觸。
作為優化,所述磁鐵上纏繞有導線,且該導線與金屬桿串聯,通過拋丸機中拋丸在慣性和重力的作用下減緩速度,從而避免錐形槽處的撞擊過大,且對需要削弱的拋丸的能量轉化到弧形鐵上側磁力。從而進一步對拋丸過程中產生的廢屑進行自動收集。
作為優化,所述相隔轉輪上的軟磁條相對金屬桿的一端磁極相反,從而保證右部相鄰弧形鐵之間的磁極相反,弧形鐵的廢屑通過磁化,在相鄰弧形鐵之間之間相互推動,從而避免弧形鐵上的廢屑磁化導致吸附的較少,進一步導致廢屑積累在弧形鐵和弧形網板之間磨損較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爛建,未經吳爛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79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