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7503.6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03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惠;史超;劉林;王晶;張國棟;張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7/40 | 分類號: | C09K17/40;A01B79/02;A01G22/2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山東三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高洋;肖太升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濱海 鹽堿地 種植 高粱 土壤 定向 調理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及其應用,屬于鹽堿地改良劑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本發明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數組成:磷石膏40?45%,草炭土15?20%,腐殖酸10?15%,腐熟豬糞15?20%,磷酸鹽5?10%。本發明的土壤定向調理劑兼顧甜高粱的生長特性和鹽堿地的特點,成分組成簡單,各組分相互作用;使用本發明的土壤定向調理劑在濱海鹽堿地進行甜高粱的種植,不僅能夠提高甜高粱的出苗率,縮短出苗時間;還能起到壯苗的效果;且對鹽堿地具有較好的改良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鹽堿地改良劑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鹽堿土因其土壤呈堿性,pH值較高,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我國約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濱海鹽堿地面積約達1.0×106hm2。
濱海鹽堿地是在海洋和陸地的相互作用下由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的連接陸地和海洋的緩沖地帶,地貌以平原、河口三角洲和灘涂為主,淡水資源匱乏、埋深淺的高礦化度地下水、地面蒸發強烈,加上地勢低平、不合理的灌溉制度等造成土壤積鹽嚴重。濱海鹽堿地土壤類型主要為濱海鹽土類、潮土類等。由于氣候干旱、降雨集中、海水侵浸、河流改道泛濫等原因,濱海鹽堿地區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土壤鹽堿化程度不斷擴大。濱海鹽漬土作為一種特殊的區域性的鹽漬化土壤,不僅具備鹽、堿、板、瘦的特點,還具有地下水位淺、礦化度高的特點,又由于該區域為濱海地區,土壤中鹽分的組成鈉離子含量相對較高,加之其復雜的成土母質,都給濱海鹽漬土的改良帶來了很多不便。在濱海鹽堿地環境中,由于海水倒灌,土地鹽漬化不斷加重,土地上除了適應性極強的蘆葦,其他植物生長非常困難。
甜高粱喜溫暖,具有干旱、耐勞、耐鹽堿等特性,在全球大多數半干旱地區都可以生長。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不太嚴格,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強,特別是對鹽堿的忍耐力比玉米還強,在pH值5.0-8.5的土壤上甜高粱都能生長。甜高粱在10℃以上積溫達2600℃-4500℃就能生長。甜高粱是高能植物,其光合轉化率高達18%-28%。但目前鹽堿地種植甜高粱,普遍存在出苗率低、長勢差,產量低及品質差的特點。因此,亟需一種適宜在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技術方法,提高在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出苗率,增加甜高粱產量。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以及使用該土壤調理劑種植甜高粱的方法,實現濱海鹽堿地大面積種植甜高粱,起到改良鹽堿地的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數組成:
磷石膏40-45%,草炭土15-20%,腐殖酸10-15%,腐熟豬糞15-20%,磷酸鹽5-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土壤定向調理劑,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數組成:磷石膏45%,草炭土20%,腐殖酸15%,腐熟豬糞15%,磷酸鹽5%;優選的所述的磷酸鹽為磷酸氫鈣Ca(H2PO4)2。
上述土壤定向調理劑在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中的應用。
一種濱海鹽堿地種植甜高粱的方法,步驟如下:
(1)鹽堿地除草
旋耕整地前15-20天,在晴天無風時噴施除草劑,噴施均勻;
(2)刮除表層鹽
旋耕前,施用推土機清除表面鹽層,深度5-10cm;
(3)旋耕土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75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