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7334.6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39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世超;周大云;廉穎;段文華;趙學強;閆偉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長羽航空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8 | 分類號: | B21J5/08;B21J5/00;B21J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詠華 |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鋁合金 性能 成型 方法 | ||
1.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預設長度的鋁合金棒材加熱至470~490℃并保溫,待鋁合金棒材溫度均勻,然后將鋁合金坯料棒材沿著Y方向鐓粗,得到第一鍛件:
S2,將第一鍛件沿著X方向拔長得到第二鍛件;
S3,將第二鍛件沿著X方向鐓粗得到第三鍛件;
S4,將第三鍛件沿著Z向拔長得到第四鍛;
S5,第四鍛件進行加熱470~490℃并保溫,待鋁合金棒材溫度均勻,然后將第四鍛件沿著Z向鐓粗得到第五鍛件;
S6,將第五鍛件沿著X向拔長得到第六鍛件;
S7,將第六鍛件沿著X向鐓粗得到第七鍛件;
S8,第七鍛件進行加熱470~490℃并保溫,待鋁合金棒材溫度均勻,然后將第七鍛件進行Z方向拔長得到第八鍛件;
S9,將第八鍛件沿著Z方向鐓粗得到第九鍛件;
S10,將第九鍛件沿著Y向拔長,整形得到成品鍛件,然后進行空冷;
S11,空冷后,對鍛件進行退火、固溶及人工時效處理,完成加工;
其中,上述X向、Y向和Z向兩兩垂直,以鋁合金棒材軸向為Y向,以鋁合金棒材徑向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別為X向和Z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保溫最短時間按照1.5-2.5min/mm計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沿著Y方向鐓粗時的鍛造比為1.2-2.0;S2中,將第一鍛件沿著X方向拔長得到第二鍛件時,鍛造比設為0.5-1.2;S3中,將第二鍛件沿著X方向鐓粗得到第三鍛件時,鍛造比為1.2-2.0;S4中,將第三鍛件沿著Z向拔長得到第四鍛時,鍛造比為0.5-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加熱保溫時間按0.5-1.2min/mm計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將第四鍛件沿著Z向鐓粗得到第五鍛件時,鍛造比為1.2-2.0;S6中,將第五鍛件沿著X向拔長得到第六鍛件時,鍛造比為0.5-1.5;S7中,將第六鍛件沿著X向鐓粗得到第七鍛件時,鍛造比為1.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8中,將第八鍛件沿著Z方向鐓粗得到第九鍛件時,鍛造比為0.5-1.5;S10中,將第九鍛件沿著Y向拔長時,鍛造比為0.5-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中,退火時,將第十鍛件至在340-410℃下保溫后,再以每小時不大于30℃的冷卻速度隨爐至260℃以下出爐空冷;固溶時,將退火后的第十鍛件于465-540℃保溫,保溫1-3h后進行水冷;固溶處理以后在3h內進行人工時效;人工時效時,將固溶后的第十鍛件隨爐升溫至150-195℃溫度裝爐,保溫8h-18h后出爐空冷。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棒材的規格為Φ200×300±2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過程中,錘砧預熱至200~350℃,坯料轉移時間≤30s,終鍛溫度≥360℃。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對的一種提高鋁合金三向性能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棒材包括2A50鋁合金棒材或2A70鋁合金棒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長羽航空裝備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長羽航空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73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