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龍蝦和田螺稻田生態養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86285.4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39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黎姍梅;胡大勝;江林源;韓書煜;施金谷;梁怡;易弋;蘭健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A01K61/51;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博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馬天鷹 |
| 地址: | 530022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龍蝦 田螺 稻田 生態 養殖 方法 | ||
1.一種小龍蝦和田螺稻田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選擇適合稻田
選擇的稻田田埂加高加固至50cm以上,進水口安裝篩絹網制成的過濾網袋,排水口安裝攔魚網柵,田埂內側田面往上圍欄一圈高出田埂30cm以上的水基防逃膜;
(2)適時種植水稻
按季節種植水稻,種植前每畝稻田施放發酵熟化有機肥400-500kg,種植水稻時,稻田內側四周1.5m寬的范圍不種,然后每種植1.5m寬的水稻后再隔1.5m寬的范圍不種,水稻種植株行距為16cm×13cm;
(3)放養蝦苗和螺苗
水稻定根分蘗結束后,加水進田至水深15-20cm,放養體長2.5-3.0cm小龍蝦蝦苗和個體重1.5-3.0g螺苗,放養密度為螺苗3-5萬粒/畝,蝦苗5000-7000尾;
(4)飼料投喂
放養蝦苗和螺苗次日開始投喂飼料,每天一次;飼料品種為用粉狀發酵秸稈制成的軟顆粒飼料或熟化秸稈堆嘔肥;發酵秸稈軟顆粒飼料投喂方法為:在不種植水稻區域均勻撒投,飼料日投喂率為蝦體重的8-10%;熟化秸稈堆嘔肥的投喂方法為:在不種植水稻區域每隔50-60cm投料一堆,飼料投喂量為每堆0.5-3.0kg,并根據蝦苗和螺苗的生長來調節,以次日投喂飼料前吃完為宜;
(5)日常管理
放養蝦苗和螺苗后,隨著水稻生長逐漸加深水位至30-40cm,此后每20-30天換水20%,換水后潑灑生石灰水,生石灰水的用量為5-6kg/畝;水稻發生蟲害,加水入田至水浸沒水稻葉尖,保持2-5小時后恢復至水深30cm,次日巡查1次,檢查進排水口是否堵塞或滲漏,清除稻田里的雜物;
(6)收獲
蝦苗放養25-35天,小龍蝦長至個體重25g以上時,在不種植水稻區域布設滿成蝦籠,每天提籠捕撈收獲小龍蝦一次,連續3-5天直至無蝦進籠,期間不投喂飼料;提籠觀察無蝦進籠當日,提起全部蝦籠,次日放養體長2.5-3.0cm小龍蝦蝦苗,放養密度為5000-7000尾,然后恢復投喂飼料;
水稻種植80-90天,田螺長至個體重15g以上、第二批小龍蝦長至個體重25g以上時,在水稻收割前2-5天,停止投喂飼料,并在不種植水稻區域布設滿成蝦籠,每天提籠捕撈收獲小龍蝦一次,連續3-5天直至無蝦進籠;然后在排 水口處安裝網兜,緩慢排水讓田螺游進網兜收獲上市,未進網兜的田螺,可用高壓水槍向網兜沖洗,趕田螺進網兜收獲上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628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聚酰亞胺插層接枝氫氧化鎂阻燃劑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加工床墊的固定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