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5424.1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3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史延麗;陳東升;白小軍;劉煒;楊生龍;黃玉峰;王彩芬;黃新玲;沙蓉;蒲麗麗;強愛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育種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750000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新品種 抗病性 鑒定 方法 系統 | ||
1.一種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田間成株期以自然誘發結合接種鑒定:以田間病稻草為誘發材料,經高施N肥,創造發病條件,并結合人工接種在六月中下旬分蘗高峰期將混合孢子液用噴霧器噴灑在水稻葉片上,并輔助遮陽處理,通過稻瘟病自然誘發模塊創造利于稻瘟病發病條件,并于7月上旬調查葉瘟病情指數,于8月15至9月1日調查穗頸瘟病情;
步驟二,通過稻瘟病標樣采集模塊在7月初至10月初稻瘟病發生的季節,采集水稻種植區的稻瘟病標樣,進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種收集與鑒別;
步驟三,通過稻瘟病標樣分離模塊將稻瘟病標本將在實驗室內進行組織分離、純化得到單孢菌株,將稻瘟病標本在恒溫中保濕培養24-48h,并在超凈環境下鏡檢觀察是否有稻瘟病,待病斑上產生孢子時,將孢子抖落在水瓊脂平板培養基上,在25℃恒溫箱中保濕培養16h;
步驟四,在超凈環境顯微鏡下用手術刀挑取單個孢子,接種到PDA培養基上,25℃保濕培養3-5d,培養至長至直徑2cm,再次轉入稻谷粉培養基中25℃保濕培養3-5d,同樣剔除掉污染菌株,將標本每只分離3-5個單孢菌株;分離提純菌株多份,淘汰菌株中污染的和產孢能力低的菌株,保存有效菌株;
步驟五,將分離獲得的單孢菌株接種到產孢培養基上,存入恒溫培養箱直至干燥,無菌環境裝入滅菌的凍存管中,將凍存管按編號裝入密封容器中,通過稻瘟病標樣保存模塊將單孢菌株放入-20℃的冰箱暫時保存備用;
步驟六,區域試驗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田間鑒定:通過生理小種鑒定模塊分別進行實驗基地區域試驗和品比試驗,明確本區優勢生理小種;單孢在提純復壯后來年利用收集的不同類型的鑒別寄主分別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稻瘟病菌進行生理小種的種類和致病力測定,通過侵染鑒別寄主探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組成及分布,確定本區優勢生理小種;
步驟七,通過中央控制模塊利用中央處理器控制所述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系統各個模塊的正常運行;通過數據融合處理模塊利用數據融合程序將獲取的稻瘟病自然誘發數據、稻瘟病標樣數據以及生理小種鑒定結果進行融合處理,獲得稻瘟病數據;
步驟八,病情記載分級及抗性評價及標準計算:通過指數計算模塊利用計算程序根據獲得的稻瘟病數據分別計算苗葉瘟病級、穗瘟發病率、穗瘟損失率以及稻瘟病綜合指數;
步驟九,通過數據存儲模塊利用存儲器存儲獲取的稻瘟病自然誘發數據、稻瘟病標樣數據、生理小種鑒定結果、融合處理后的稻瘟病數據以及計算結果;
步驟十,通過更新顯示模塊利用更新程序對獲取的稻瘟病自然誘發數據、稻瘟病標樣數據、生理小種鑒定結果、融合處理后的稻瘟病數據以及計算結果進行更新,并通過顯示器進行數據的實時顯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在水稻秧苗3葉期時,在接種箱內對供試品種和鑒別寄主噴霧接種,接種后置于接種箱內放置24h移入遮蔭棚內,白天每隔1h噴水5min保濕,晚上加蓋薄膜保溫,接種后8d,分析發病情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稻瘟病病害標本的采集方法為:采集地點分布在灌區43個地點,采集標本531份,采集的穗頸瘟、節瘟標本,標統一編號,分類保存。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六中,所述區域試驗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田間鑒定方法還包括:
利用24個單基因鑒別稻瘟病菌,利用不同類型的鑒別寄主在三葉一心是在無菌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侵染鑒別,確定生理小種和對單基因鑒別寄主的抗感反應;鑒定過程需要注意菌株孢子擴繁時間要和鑒別寄主的生長時間的把握,分多期多次育苗,育苗時種子要使用402浸種,以及床土的消毒,以及侵染環境的規范建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新品種抗病性鑒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八中,所述苗葉瘟病級按GLB=∑(NDL×GDL)/TNL計算;
式中:GLB-苗葉瘟病級;
NDL-各級病葉數;
GDL-各病級代表值;
TNL-調查總葉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育種中心),未經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育種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542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監控系統
- 下一篇:應用實例的滾動升級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