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5297.5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82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漢杰;曹夢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熙瓏(上海)機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33/00 | 分類號: | B23D33/00;B23Q11/10;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數控機床 加工 工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涉及數控機床領域,包括如下步驟:S1,人工通過操作外界的切割設備對圓柱工件進行剪切,將切割后等長的工件放置在數控機床一側的待加工區域;S2,機械手臂將待加工區域的工件移動至數控機床內部,通過三爪卡盤將工件固定在數控機床的內部,同時通過人工操作數控機床對圓柱工件進行對刀;S3,將外界的程序導入數控機床的內部。本發明通過設置毛刷座,毛刷座對加工后工件的外壁去除粘附的鐵屑,同時毛刷座內部的高敏電阻發熱且散熱,繼而對加工后工件外壁的冷卻液進行烘干,便于人工對加工后工件進行測量和包裝,致使提高設備切屑加工工件的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控加工領域,具體為一種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數控機床是數字控制機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并將其譯碼,用代碼化的數字表示,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經運算處理由數控裝置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
目前,現有的數控機床在對圓柱工件進行加工切屑時,對刀具和工件往往需要噴灑冷卻液降低刀具的磨損和工件的溫度,從而降低刀具的使用成本和保證加工工件的質量,同時被加工的工件隨之粘附較多的冷卻液,需求人工進行清理擦拭再進行測量,造成對工件的測量和包裝效率較慢,另外,冷卻液由可溶油和水組成,大量可溶油粘附在工件的外壁造成冷卻液內部的可溶油和水比例低于正常值,繼而造成冷卻液對刀具和工件的保護效果不佳,影響加工后工件的質量且造成切屑刀具使用壽命短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冷卻內部添加可溶油不夠便捷造成加工工件質量低和加工后工件表面粘附冷卻液不便測量和包裝的問題,提供一種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工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人工通過操作外界的切割設備對圓柱工件進行剪切,將切割后等長的工件放置在數控機床一側的待加工區域備用;
S2,機械手臂將待加工區域的工件移動至數控機床內部,通過三爪卡盤將工件固定在數控機床的內部,同時通過人工操作數控機床對圓柱工件進行對刀;
S3,將外界的程序導入數控機床的內部,啟動數控機床對工件進行切屑加工,同時打開數控機床內部的冷卻液開關,使冷卻液噴對工件和刀具進行噴灑,最后關閉數控機床外側的艙門;
S4,粗加工完畢后,通過人工對被加工的工件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的結果對數控機床內部輸入偏差值,同時冷卻液掉落至加工箱的內部,加工處理箱對冷卻液進行過濾、檢測和添加可溶油再排流至數控機床的內部;
S5,機械臂將加工后工件通過毛刷座去除外壁粘附的切屑和冷卻液,最終移動至測量和包裝區域,通過外界的包裝設備對工件進行包裝。
優選地,所述S1中通過人工使用輔助工具將毛坯工件外壁粘附的雜質以及凸塊進行去除,再對毛坯工件進行剪切切割,對毛坯工件切割的同時對工件噴灑可溶油。
優選地,所述S2中對刀的基本方法有試切法、對刀儀對刀、ATC對刀和自動對刀等。
優選地,所述加工處理箱內部設置有設置有過濾網、可溶油傳感器和可溶油添加器,過濾網將冷卻液中的鐵屑進行分離,同時可溶油傳感器檢測到冷卻液中可溶油與水比例低于正常值時,可溶油添加器對冷卻液中添加可溶油。
優選地,所述毛刷座內部設置有高敏電阻,毛刷座對工件外壁粘附鐵屑去除的同時將工件外壁粘附的冷卻液進行烘干。
優選地,所述數控機床的驅動設備為電機、氣壓缸和電動伸縮桿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熙瓏(上海)機床有限公司,未經熙瓏(上海)機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52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